【本報訊】國家審計署炮轟內地16省市違規公路收費149億元(人民幣.下同),並點名批評北京控股(392)旗下首都機場高速公路,指其收費不合理。《新華網》引述國家審計署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司司長潘曉軍表示,北京政府已明確表示將採取措施,逐步解決問題。這似暗示中央或會對北控「翻舊賬」。 記者:李培瑛
潘曉軍表示,機場高速是北京市通局利用財政資金和部份銀行貸款建設,93年開始收費,收費3年多後,被轉為上市公司在港上市,同時重新核定30年收費期限,而當時國家對公路經營權轉讓的規定並不明確,上述行為雖不合理但不屬違法違規。
指首都高速收費不合理
他又指,90年代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因此採取將政府還貸公路轉為經營公路,或是經營公路轉為上市公司,再重新審批收費期限,把收費期限定得長一點(最長為30年),再把收回或上市融資的錢用於各項建設,實際將收費公路當作一種融資平台,導致收費公路收費期限過長,成為「高價公路」。他相信,隨着政策法則不斷完善,此類問題有望改進。
國家審計署發出的公告指出,遼寧、湖北等16個省市在100條公路上違規設置收費站158個,至05年底違規收取通行費149億元。部份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門違規設站收費、提高收費標準、延長收費期限等,針對上述問題,審計署已向國務院及有關部門提出10多份建議,冀盡快出台《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配套法則,並將陸續頒佈《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等9項規章制度。
內地亦規定,二級以上貸款修建公路可設站收費,惟堅持以「非收費公路為主,適當發展收費公路」為原則,這原則或會對收費公路公司造成打擊。浙江滬杭甬(576)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姜文耀接受查詢時說,早已知悉國家未來或以「非收費公路為主」的策略方向,但相信對公司影響甚微。
滬杭甬棄投二線樞紐
姜文耀解釋,國家未來新建公路並非不可收費,但是以不牟利為大前提,但現時的工程借貸利率一般約7厘,建築成本高昂,加上新路主要連接城市的第二、三線樞紐,料車流量較現時的主要幹道為低,相信最終或由政府自行興建,因商家未必有利可圖,滬杭甬對此亦無意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