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理工大學研究證實,影響空氣質素的懸浮粒子濃度以接近內地蛇口的元朗區最高,港島東的空氣質素較佳;研究更發現在家中使用空氣清新機,能有效減低因在室內吸入過量懸浮粒子而患病風險,五年成本效益超過2,000元。但醫學界認為,暫未有臨床數據顯示空氣清新機能有助呼吸道疾病患者減少病發。
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教授周志坤表示,研究由2001年起監察元朗、港島東區及荃灣三區的懸浮粒子濃度,元朗的濃度在三區中最高,港島東最理想,其中以可吸入懸浮粒子計算,元朗區在過去五年,有四次超出全港平均數,空氣質素較港島東區差三至四成。
污染嚴重避免外出
研究進一步測試三種對付懸浮粒子方法的成效,包括遷往空氣質素較佳的地區、減少逗留在家中時間及使用空氣清新機,並計算可吸入懸浮粒子致呼吸系統疾病的成本,結果證實使用空氣清新機成本效益最高。
他解釋,研究以空氣清新機能減少70%懸浮粒子濃度計算,一名成年人五年減少患病的成本效益為2,072元,長者則獲1,700元效益,「比搬去一個空氣好嘅區同少啲留喺屋企,成本效益都高啲。」但他強調,研究未有計算空氣清新機也可能釋出臭氧等污染物的影響。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許樹昌表示,暫時未有涉及病人或市民的臨床數據,證實空氣清新機在減少患病的效益,故難以評論。他認為,空氣清新機應用範圍細,要改善全屋空氣的效用不大。他建議慢性肺病及哮喘患者,在空氣污染嚴重時應避免外出,並遠離汽車排放廢氣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