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增長或放緩百盛PE嫌過高 - 齊明

點股壇:增長或放緩百盛PE嫌過高 - 齊明

百盛集團(3368)公佈業績,市場評價參差,股價則在反覆,但未能跟貼大市。
百盛去年盈利6.76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46.7%,每股盈利1.22元,中期息已派22分,將派末期息38分,全年股息60分,增長42.8%。
百貨店以特許專櫃銷售為主,銷售增長48.7%,佣金收入增47.1%,佣金率由20.5%微降至20.3%,直接銷售增長37.7%,利潤率升0.5個百分點至17.1%,其他收益增26.3%,總收益增40%,經營支出增39.5%,融資成本大增,稅項減少,少數股東應佔盈利亦跌,使其盈利可增46.7%。

新店經營有待成熟

去年新設三間百貨店,另收購一間,又增持兩家百貨店的少數股東權益,除新設店外,所收購項目均帶來貢獻,仍有增持中一項少數股東權益於今年第一季完成,而新店的貢獻存在疑問,相信仍在虧損,特別是成都店於去年底開設,經營有待成熟。
美中不足的,是特許專櫃銷售佣金率微跌,全年同店銷售增長18.4%,是強勁的增長率,而上半年的同店增長已是19.6%,換言之,下半年已較上半年有所下跌,是市場評價參差的主因。
百盛確認今年至少開設五家新百貨店,對未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將續收購,亦將選擇在管理中百貨店進行收購,在開設新店而言,去年新設三店正待成熟,若再增五新店,勢將攤薄經營中店舖的盈利,以致增長放緩,據表示,去年開設的北京新店,可望於今年獲利,但相信並非全部新店均有同樣表現,若收購管理中店舖或少數股東權益,因有盈利才進行收購,反而有利。
百盛經營中百貨店已達29間,亦管理12間,持續的發展,是百盛的意向,雖安排結構融資及發行票據,現金淨額仍達12.4億元,足以支持發展,不過發展過速,將影響上市以來強勁增長的形象,管理層必須在業績增長與業務發展中取得平衡。

奧運後市道或轉淡

百盛的經營模式,已被內地中產階層接受,政府無意壓抑消費,今年的奧運年,相信仍有利於消費,百盛是百貨業龍頭,仍將獲較高評價,不過奧運過後,或會一節淡三墟!
百盛現價74.50元,PE65.5倍,息率0.8厘,若今年增長維持,預期PE亦達38.6倍,已不應無條件接受或長期看好,至少應作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