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打你個小人眼,等你日日被人斬;打你個小人頸,等你爛嘴兼性病。」向來是「打小人」集中地的灣仔鵝頸橋橋底將會大變身,灣仔區議會昨日通過撥款600萬元在該處實施美化工程,闢設打小人專區及介紹中國二十四節氣的鋁板裝置,將鵝頸橋打造成地道文化景點。
下周三是「驚蟄」,一班以婆婆為主的「職業打手」,都會雲集俗稱鵝頸橋的堅拿道天橋底替客人打小人。這項本港地道文化多年來聞名中外,但該處環境狹窄,衞生條件惡劣,灣仔區議會決定實施美化工程,將鵝頸橋變為旅遊景點。區議員李繼雄表示,工程將拆卸現時位於橋底的休憩處、重組巴士站、增加行人使用空間,又會重鋪行人路,加強綠化和照明系統,最大特色是設置鋁板介紹包括驚蟄在內的二十四節氣,以凸顯鵝頸橋的傳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