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或成下一泡沫

商品市場或成下一泡沫

正當銀行家和政策制訂者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一籌莫展之際,商品交易員卻氣定神閒。油價在2月20日升破紀錄的每桶101.32美元,大豆和白金於過去一周亦攀上歷史高峯。此外,巴西採礦公司Vale成功游說一些鋼鐵商,接受鐵礦砂加價71%。
環球通脹壓力顯而易見,當中美國整體消費物價1月按年漲4.3%;撇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費物價升2.5%,遠超聯邦儲備局心目中上限。

供應緊張時有所聞

縱使原材料價格升浪已持續多年,但商品交易員對後市依然樂觀,部份歸因商品供應緊張的消息時有所聞。南非電力短缺,導致幾個主要礦場被迫暫停運作,刺激白金價格飆升。肯雅政局動盪,則推高了茶葉價格。
油市方面,尼日利亞輸油管漏油,加上美國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與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爆發衝突,成為近期油價上揚的導火線。
礦業和石油公司要一下子增產並不容易,因為要開發新礦井和油井需多年時間,而且設備和人手不足也拖慢了進度;再者,在資源蘊藏量豐富的國家,政府越益傾向於提高開採權費用,或甚至收回開採權。
花旗集團認為,即使國際銅價較5年前升了四倍,庫存量只夠供應不多於三日,惟今年的紅銅產量料只會有2%增長。

增闢耕地非朝夕間

理論上,農民會因應不同農作物價格起落,轉為種植需求高且利錢厚的農作物,但問題在於無論是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如今均處於很高水平。烏克蘭和哈薩克兩國,都有條件把更多土地闢作耕地,但這需要很多基建設施配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到。
大多數分析師相信,雖然經濟前景似乎轉淡,但原材料需求料仍殷切。高盛估計,美國耗油量會減少,可是在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經濟起飛情況下,石油需求將易升難跌。國際能源機構推測,環球耗油量今年會增加1.9%。
高盛的古尼爾說,更甚的是商品價格一漲再漲,加上信貸緊縮,處理原材料的公司耗盡手上存貨套現,導致供不應求的問題更形迫切。美國農業部相信,今年的小麥供應量難滿足市場需求,該國的庫存會降至1948年以來最少(見圖)。

投機導致價格急升

許多分析師指出,商品價格升得如此急勁,一定程度上與投機活動有關。由於利率下降、股市不振和樓市降溫,投資者把資金從債券、股票和地產市場抽走,資金要尋找新出路,最後自然轉投到近年來表現凌厲的商品市場。
花旗相信,近期油價高漲,與熱錢流入有莫大關係。LombardStreetResearch推測,鐵礦砂價格會出現泡沫。其他人關注美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進一步刺激商品需求。正如花旗的切爾尼所言:「一個泡沫爆破,時常會種下另一個泡沫的種子」。
2008TheEconomistNewspaperandTheEconomis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