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影片 - 程步奎(詩人學者)

低級影片 - 程步奎(詩人學者)

十多年前看過QuentinTarantino的電影《低級小說》(PulpFiction),當時就覺得很有趣,風格新穎,很有創意,好看。影片呈現洛杉磯黑道人物的眾生相,搶劫、殺人、吸毒、詐騙、性虐待,題材環繞着血腥暴力,壞事做盡做絕。然而,這部影片的呈現手法,充滿了詼諧荒誕的場景,穿插着近乎無厘頭卻又可以自圓其說的對話,漫畫式的誇張動作,製造了黑色幽默的審美距離,使人看了之後,心情輕鬆愉快,好像溽暑跋涉的旅人,汗流浹背之後,洗了個三溫暖,披着浴袍細品一杯釅茶,心情舒暢。
近來又有機會重看了影片,看完的感覺仍然是十分愉快,像在茶餐廳喝了杯上好濃釅的絲襪奶茶。而且聯想到一些問題,自問自答了一番。是自己沒長進嗎?十幾年前的影片,重看依然覺得出色當行,依然感到精神振奮,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看完一部內容濫殺濫打、吸毒嗑藥,毫無「善惡到頭終有報」意圖,甚至有意嘲諷道德教訓的影片,會感到心情舒暢?而且不止高興了一次,居然是一而再,還可能再而三。這種故事情節、這種結尾、這種隱含的暴力傾向,不就是古人說的「誨淫誨盜」嗎?難道是因為影片誘發了觀眾潛藏的暴力傾向,通過藝術的虛擬情景,發洩了人們長期壓抑的邪惡,使人得到昇華?我看也不是。
有位好友近幾年來不遺餘力,重炮轟擊《水滸》,說此書敗壞人心,鼓吹血腥暴力,是本「壞書」。用英文來說,就是pulpfiction,與Tarantino的影片如出一轍。我跟他說,二三十年前,我的學長孫述宇就把《水滸》定為「強人寫給強人看的書」,以婉轉口氣重申了「誨淫誨盜」的批評。說《水滸》誨盜、《紅樓》誨淫,是過去道學先生的「一招絕」,以堅壁清野的方式,杜絕青年人接觸不健康的讀物(包括了《三國》、《水滸》、《西廂》、《牡丹亭》、《紅樓夢》,不勝枚舉),以免低級黃色的思想汎濫,污染了涉世未深「我好天真我好傻」的青少年。回想起來,也不知道我小時候是過度天真,還是過度成熟,就是喜歡讀《水滸》,中學時期就已讀了七八遍,故事滾瓜爛熟,興致來了還設壇說書,講給弟弟妹妹聽,大家興高采烈,「替天行道」一番。直到如今,我們家裏個個敬業樂群,沒有哪一個遭到《水滸》的污染,成為血腥暴力的工具或犧牲品。反過來說,犯罪學家應該去調查一下,看有幾個殺人犯好好讀過《水滸》的?
藝術是很奇怪的東西,能使低級的內容轉化為高級的經典,生死人而肉白骨,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