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香港,再不一樣 - 卓韻芝

不要讓我在周末死去:香港,再不一樣 - 卓韻芝

醜陋的農曆年

一場床照風波,香港得到一個從未如此醜陋的農曆年新正頭。
床照出現的首個星期,警方高調介入,有好幾天沒有新相片發出,我跟朋友說,發相者要不就是害怕了,要不就是背後有人擺平了,要不,就是在等待大年初一。怎料,年三十晚就有新相了。
這個人非常聰明,懂得傳媒運作
──知道首次發相時間,該選一個星期之初,才能達至連日報道的效果,就像娛圈的人想做新聞,不會選星期四、五發佈消息。這個人懂得操控發相的步伐,好跟大家玩長期心理戰──並不急於一次過晒冷,而是逐步、逐步,分階段有選擇性地發放消息及相片,相片內容亦明顯經過精心安排。從犯罪學角度而言,這是一次具策略性與組織性的犯罪,動機不明,也未必是一個人在孤軍作戰。奇拿,可能是一群人,也可能是個女的。只知道,會運用引釣式行為、不但純為金錢利益、願意冒極大的險之犯罪者,並不容易對付。

一.娛圈內傷

此事使各主角心靈終身受創,也為香港帶來極度深遠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整個本地娛圈。最悲觀的預測是:今年本地娛樂圈的生意將會轉差──外界對娛圈印象變壞、父母們不再對其投信任一票,而且需要經年才能將其消化及淡忘。這場風波亦會使圈中人更難爭取尊重。雜誌偷拍、到藝人家後門摷垃圾桶,就算藝人聲嘶力竭爭取隱私,卻會較從前更難爭取到大眾的支持──大眾對娛圈的印象,從來都是一個整體,人們對娛圈大小事情的觀感,只是一片模糊的概念──一宗大型醜聞,會減去大眾分析的耐性,以及支持的熱情。就像當某政府傳出醜聞,群眾一聽到「政府」兩個字,就來先罵一趟:「唉,總之政府就係衰㗎喇!」才不管你那個部門跟那個部門。
另一方面,由於此批相片的內容為香港帶來跨步性的視覺衝擊,傳媒再拍攝藝人拖拖手、親親嘴、找女模穿件低胸衣拍封面,已經再不夠爆炸力了,(某些)媒體自會急急發掘更盡、更露骨的視覺震撼;這批還不到1GB的相片,足夠影響整個本地傳媒生態。

二.誰是受害者

看網上討論區,有人比較誰是案中最大受害者,邊個最慘,邊個冇咁慘……其實這都沒有意義。一場災難中,失掉兩個女兒的人,會比失掉一個女兒的人可憐一點嗎?旁觀者固然擁有比較的自由,然而這一切,對事情及受害者皆沒有任何程度的幫助。一批無比赤裸的照片,突然被放在報章頭版,這個城市,從未如此赤裸過,它們打擾了我們心靈裏一片秘密的花園──許多事情,我們心裏是知道的,但眼見,是另一回事;不停被它們浸沒(身邊的同事、朋友、鄰桌的茶客都在高談闊論),又是另一回事。人們當然明知道甚麼是床事、口交、雙腿張開,甚至天天地在做着,但「明知」、「眼見」和「高談闊論」,是三種絕對不同力度的心靈攻擊。情況就如從前明知大門後有一些東西,突然間,不只大門打開了,而是整座圍城都打開給你看個夠!過份血肉的赤裸,一時間使人無所適從。你知道嘛?每個人心中也有一片秘密的平靜土地,這場風波,入侵了人們心中的秘密花園,每一個香港人都是受害者。

三.從來沒動過的肌肉

問及許多家長朋友,有否跟兒女討論此事,他們都紛紛耍手搖頭;就算每天飯桌上的報刊大肆刊登,他們卻裝作看不見算了。這也難怪,實情是沒有太多人懂得從何入手去看待此事。身邊有朋友因此而跟情侶頂撞,其中一位女性朋友說,她在收到相片後傳給一眾朋友,惟獨沒傳給男朋友:「感覺好怪,但我又講唔出點解怪。」半天之後,男友最終還是從其他途徑看了相片,二人討論的時候,我這位朋友卻驚覺男友對性的睇法跟她大相逕庭,她說:「我們相愛這樣久了,卻發現原來有些題目從來沒觸及過,我們為此爭吵,以至後來避談此事。」
另一男性朋友,承認他不能大方地與女友討論一切,每逢女友提及,他就以一句「乜你哋啲女人咁八卦」作結。其實他想討論得發瘋,只是跟同性朋友說,跟異性同事說,偏就是不肯面對自己的女友。其實一般艷情相片,比比皆是,上色情網站看看,多到load都load唔切,相熟朋友圍在一起,可以大聲講大聲笑,但當一切變成了地面新聞,就等如強迫大家公開面對。沒錯,是強迫,強迫談論、強迫聆聽、強迫對質。
此事觸及某些人從未正視過的範疇。你有沒有試過參與一些從未做過的運動,發現身體上一些意想不到的肌肉痠痛起來?然後教練對你說:「是哦,你可能一生人也未真正用過這片肌肉!」這則新聞,正正就是觸動了我們心靈上鮮有動過的肌肉。

床照事件發生之後,人人手中彷彿都拿着一個法官槌仔,可以大肆地做道德判官,然而亦反映出許多人思想概念的模糊。

四.道德意外,法律以外

理性而文明的討論是需要的,否則它在我們心中的陰影,將揮之不去,而最重要的是,這可以為一宗負面新聞,帶來正面的自我認識教育。此則新聞的特點是:它牽涉的道德、情理,及至法律問題非常繁複,千絲萬縷,環環緊扣,節節相連,炒埋一碟。這種例子非常罕見,簡直是上佳的casestudy;如果夠EQ和IQ去分析的話。
此事發生之後,人人手中彷彿都拿着一個法官槌仔,可以大肆地做道德判官,然而亦反映出許多人思想概念的模糊。
跟一位男性朋友談論此事,他劈頭首句就是:「影相就係錯」,我問他有甚麼錯,他說:「總之就抵死,要拉去坐監。」我說坐監是法律問題,可否保持在道德問題之上:「你可以認為拍照是錯,這是你個人判辨對錯的尺度,但是否抵死,是另一個問題。」他繼續說:「好,影相係佢哋事,但係影咁多,係錯喇啩。」我問:「如果一個人有如此偏好,而他只是重複地對不同的伴侶有同一個要求,這會否由對變成錯?」朋友說:「賤格囉。」我說你覺得一個人賤格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人人都可以有一己對於「賤格」二字的詮釋,但能否因為賤格而抹煞(甚至抵銷)其受害者的身份呢?就此這一場討論,朋友就發現原來自己開初對此事的理解,是過份籠統也模糊。
這才是成熟的討論,我們需要的是這些。當事情太過複雜,盡量不要急於靠邊,經過耐性的思考,才能達至真正的教育,而非單單跟學生們說「呢件事就係教訓你哋唔好影相喇。」

五.一個假設

現在的情況是:一位疑似男星vs許多位疑似女星。試來一個大膽的假設:如果事情剛好相反,是一位女星vs許多男星,關鍵人物是一位女子,相片是她與不同男性的床照,這又會得出甚麼結果呢?床照風波,帶出第一個問題,就是性別歧視。
我一直在想,如果情況是一位女星vs許多男星,最大的分別可能是:那些男星將會沒有事,至少不會得到此刻涉案女星如此巨大的負面評價。人們甚至會心想:「男人嘛,和女人睡一睡拍拍照,有甚麼所謂呢?既然女孩都如此隨便咯,男人跟她上床都是人之常情吧。」然而那位關鍵女星,則會被評價為蕩婦、淫婦甚至妓女。總之,女孩牽涉入性事醜聞的話,負面觀感都會朝她們走。性別歧視,世界性的,不單只出現在華人社會。當世界在高呼不應封建看待婚前性行為、在大搞同性戀婚姻合法化、肛交合法化的同時,最基本的男女歧視仍未搞好。
當然,這只是本人的假設與推測,我的意思是:你甚至不用理會那批相片的真偽,而是着重在箇中引伸出來的問題之上。做家長的、為人師表的,該與年輕人討論這一些,而非逃避題目。新聞太大,躲避只是自欺欺人,這醜聞亦不會得出任何教育意義,極度嘥料。
當然啦,情感上你可以繼續八卦,繼續追看,又八卦又有腦,才八得有價值嘛。

六.「天真論」與「虛偽論」

最後,則是藝人挺身而出回應的部份。至截稿前,就只得鍾欣桐公開回應過,就談談她的「天真論」。我一直在想,那段statement多少害了她,沒有使她得到更多的支持。
清晰的回應,比現在的模稜兩可好得多,好過現在大眾給她的「虛偽論」。然而也得弄清一個問題:不要因為覺得一個人虛偽,而忘記了當事人是受害者。這篇回應,寫得不好,然而回應得再差,她仍然是個受害者。這個陰影,將會緊隨她(以及所有疑似相中藝人)終身不散,而她的「天真論」,偏偏就是沒有focus在其受害者的部份之上。作為公眾人物的她,你可以自行選擇會否支持,作為一個有羞恥感的人類,她一早就賠上代價了。

Thingswillneverbethesame

經歷這串小城大事──不論是在娛圈、傳媒生態、人民心理、我們看道德水平與科技發展之間的落差──香港,再不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受害者,成熟地面對,似乎是唯一出路。
(寫於08年2月14日)

撰文:卓韻芝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