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受欠債困擾及抑鬱出現迴避型人格障礙的32歲失業漢,早將亡父殉職賠償金花掉,再欠下40萬元卡數,向母親求助時,聲稱遭母親指斥「生嚿叉燒好過生你」,令他情緒失控,狂斬母親19刀喪命,事後畏罪圖割脈自殺,姊姊及時返家報警。弒母漢早前承認誤殺罪,高院法官昨指斥他殘忍奪去母親生命,判囚8年。
花光賠償 欠債40萬
已獲姊姊原諒的被告陳家煇,聞判後表現冷靜。法官邵德煒引述心理及精神報告指,被告受欠債困擾,不願面對及解決,案發前有抑鬱及自殺傾向,發展成迴避型人格障礙及適應障礙等精神問題,案發時受壓才失控殺死母親。
法官同意辯方指,被告親手奪去母親生命,悲劇將在他餘生留下烙印,但被告行為殘忍,不單以利刀傷害母親,還用咕𠱸圖令她窒息。被告未能解決欠債問題,自己需對事件負責。
案情指,當時32歲的被告與母親羅月葵(58歲)及姊姊同住沙田瀝源邨。
被告原在物流公司任職文員,因嗜好到遊戲機中心打機、賭波及賭馬,因殉職葬於浩園的被告父親,遺下60萬元賠償金,但被告於短短兩年間,將金錢花掉,更申請多張信用卡,以碌卡來應付消遣開支,欠下達40萬元的卡數。
被告06年8月起失業,每天假裝返工來欺騙母親,實情在沙田圖書館及附近流離浪蕩,他不斷接到追債電話。
至同年10月26日早上,被告聲稱身體不適返家,決定將失業及欠債問題告訴母親,希望協助還債,卻遭母親責罵「生嚿叉燒好過生你」,遂入廚房取出利刀斬她。
母親倒在梳化,被告仍發狂亂斬,為不想聽到母親叫聲,於是用咕𠱸按蓋她的頭使她窒息。
斬母19刀 認誤殺罪
被告發現母親死後,將她搬返睡房床上,然後清理血迹,接着出外買報紙,再返回單位玩電腦,上網查閱電郵及打機,其後他感到歉意,寫下遺書給姊姊,然後割脈自殺。姊姊晚上返家報警。驗屍報告指,死者身中19刀,當中一刀插入胸肺,因失血過多致死。
案件編號:HCCC68/07
話你知:患者欠自信最怕被批評
誤殺母親被判入獄8年的被告,由於患上迴避型人格障礙而闖下大禍。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指出,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personalitydisorder)是人格障礙的一種,其特徵早於少年或青少年時期已出現,患者很多時會避開人群,對別人的說話反應敏感,很害怕別人的批評,而個人自信心低,有自卑感,不擅表達內心感受,故此會影響患者在學業、事業、家庭及人際關係的發展。
不屬精神病
李誠表示,中國人傳統家庭,父母常用羞辱的管教方法管教子女,而患者對該等說話會極之敏感和嬲怒,可能一句說話都會當是極大的侮辱。他指迴避型人格障礙不屬於情緒病或精神病,而是一種極端性格,故並非可以用服藥醫治,而是需要長期進行心理治療,在外國每一百人便有一人患此症。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