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策略:鋼企反擊靠合併走出去

國企策略:鋼企反擊靠合併走出去

由寶鋼代表的中國鐵礦石談判團,再一次落於被動地位,昨日無奈地接受了巴西淡水河谷08年度按礦石質量劃分的65%及71%加幅。其實,令中國鋼鐵業頭痛的何止是原材料價格談判,近日俄國第二大鋼鐵巨頭Evraz,宣佈斥資15億美元收購新加坡上市民營鋼企德龍控股10%股權,最終可能取得51%控股地位,中國政府以至鋼鐵企業在「前有猛虎,後有餓狼」的情況下,今明兩年實在應該痛下決心,加速行業兼併,儘早建立一家中國的安塞樂米塔爾。

全球一哥 虎視神州

印度私人企業米塔爾,雖然在06年前已成為全球老大,但仍不停收購,終於在吃下全球老二法國安塞樂,當年產能已超過1.2億噸,全球市佔率逾1成,合併後的安塞樂米塔爾依然馬不停蹄,多次嘗試收購內地鋼企不果,受阻於外資不得佔國營鋼企控股權規定,最終借道香港購入中國東方(581)進軍中國,今次Evraz只是照辦煮碗。
反觀中國鋼鐵企業,按照發改委的規劃,要到2010年才能建立6大巨頭,最大的寶鋼,到時產能才達到8000萬噸,前10大佔全國產能50%,到2020年,前10大佔全國產能方達到70%。
這樣的兼併擴展速度,面對內外競爭環境,實在太過緩慢。自03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一向走高端路線的日本鋼企,曾意圖借助率先同意71.5%鐵礦石巨額加幅,打壓中國同業,今年又是日企搶得加價話事權,加幅同樣遠超內地企業的預期,中國鋼企過去三年組團進行談判的策略,似乎並不特別成功。
幸運的是,日本加幅被同行忍痛接受之餘,全球鋼企掉頭即紛紛宣佈上調鋼價,將成本轉嫁客戶,中國政府以至鋼企實在應藉這個時機作出檢討,一方面拋開自己做老闆最好的觀念,加速進行合併,另方面可考慮走出國門,與韓國、印度甚至歐洲同業商討,是否可打破舊慣例,不沿用一家定價,全球跟隨的老辦法,各自與鐵礦石三大供應商傾價,其實淡水河谷今年定價已有改變,不再一個價錢適用所有質量的鐵礦石,並因應不同地區客戶制定不同加幅。

終極辦法 攻中高檔

至於終極辦法,必定是走中高檔路線,提高技術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抵受各種成本、甚至國際貿易磨擦的擠壓,中國要脫胎換骨,這個過程雖痛苦,但一定要經過。
記者:龍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