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寒冬下熱熱鬧鬧過年的夢想,今年終於嘗個夠,整整超過3星期的低溫,好像連去年熱烘烘的股市,也給冷卻下來,12年以來的第一次紅盤低開低收。何時春回大地?還是先準備一下好呢!
說回春節前大雪對中國的影響,之前提過,友人在廣州白雲機場呆等3天,幸航空公司已和國際服務水準逐步接軌,提供免費酒店住宿和3餐,可算蝕頭賺尾!不過,對於內地保險業來說,這場雪災肯定讓他們凍得比災民更難受,就以湖北省為例,從1月11日到1月27日,平均每天收到3,000宗保險索償個案,總案達48,022宗,涉及金額超過1.8億元人民幣,比06年同期增加3倍。
保險業危中有機
內地大大小小的保險公司,正面對損失釐定、合理賠償等專業水準的挑戰,但同時亦帶出重新議定保額保費,和以前不被關注的保險保障(如農業保險等)的商機,說危中有機,可能是保險業在春暖後的寫照,但在投資角度,甚麼時候「機」可以抵「危」,還是先看看吧!
另一個影響面,應該是在政府投入的基建項目上,可能是一次強力催化劑。從改革開放到21世紀初,各大型基建都以北京、上海,以及沿海省分為主要考慮和實施地點,除了一些如長江三峽等的特大國家建設,內陸省分都是在「見步行步」,很難有周詳又長遠的政府參與,但自從國家主席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後,中央已經開始把扶持大城市,如上海、重慶和天津等直轄市的城市發展模式,拷貝到其他二、三線城市。
基建股乘勢而起
去年秋初,筆者友人到安徽合肥考察,得到市長及副書記接待,得悉合肥市在2007年內,同時有超過150條道路在新建和擴建中,可見政府不再沉醉於政府大樓、人民廣場等「地標」性的建築,而是怎樣提高城市規劃的效益。這種政府的投入,亦帶動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斷增長,所以以基建為主的中鐵建,無懼今年股市波動,成為頭號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