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日子,內地中部地區好幾個省份發生了百年未遇的雪災,南方各地同樣經歷着寒冷的天氣。有權威機構評估報告指出,這次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千億元。事有湊巧,內地宏觀調控經濟、股市下跌、樓市下滑、CPI上升、GDP下調,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覺。
雪災顯露脆弱面
不過,我又從另外許多事件中,獲得了讓人興奮的訊息,就像在冰冷的海水中,感受到暖流的能量正向着我們靠近。
那天,我坐上友人的私家車,車外已是攝氏4度的天氣,車內卻暖烘烘的,連座椅墊和椅背也會發熱。他告訴我,這輛歐洲車很到位,冷熱設置齊備。經他這麼一提示,我真感到後悔,因為我剛買的那輛車,就沒有這種配置。
社會帶來新啓示
不過,我家裏新安裝的冷暖中央空氣調節系統,卻領先了很多。在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近日電器店的取暖設備都賣斷貨了。據友人介紹,內地有個規矩,長江以北的城市居民有取暖補貼,有統一供暖系統,長江以南的城市就沒有這個福氣。這次大寒潮,一定會刺激起南方人對取暖設備的消費欲望,各類取暖產品的研發和投入市場,將成為家電產品新熱點。
這次雪災,給社會帶來很多啓示,內地供電系統的脆弱,鐵路、公路的抗災能力低下,能源供應渠道單一等。其實,改進與革新已在進行中。
譬如,廣東已決定再建一條京珠高速公路複線,選擇海拔600米以下的路基高度,彎道半徑大於1000米,設計時速為120公時,預計可徹底解決現路段經常因大霧、結冰及長坡等造成事故多、塞車等問題。
天氣寒冷,也讓很多北方人想到「避寒」。近日許多人到海南島度假和睇樓,海口市和三亞市等多個地方的樓盤就有很多外地買家。
經濟發展仍未變
因為寒冷,才倍感暖流的作用,才會產生越來越多與寒冷有關的商機。內地市場龐大,各個城市發展都有極大差異,千萬不要以幾個地方的市況,替代其最本質和至關重要的東西。
信不信由你,來年冬季不管是否和現在一般冷,但火熱的經濟還在繼續。眾多地方的建設剛剛起步,龐大消費市場仍在擴容,這就是經濟暖流的源頭──內地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