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牙痛求診<br>牙醫涉將口腔癌當牙周病

六旬翁牙痛求診
牙醫涉將口腔癌當牙周病

【本報訊】六旬翁7年前患上罕見的口腔癌,3年後因病死亡,其家人投訴牙醫黃雄亮沒有作出正確診斷,病人因牙痛求診,黃只當作牙周病處理,為病人脫去兩隻牙齒,未有及時轉介其他專家,牙醫委員會昨日召開聆訊。
案中病人陳業翔在2004年9月去世,其妻黎鳳琼昨日出庭作供。她表示,丈夫在2000年5月因右邊下顎感痛楚,在5月至9月期間,曾先後向黃雄亮求診十多次;至9月8日,丈夫在黃建議下脫去右邊臼齒;9月19日,她發現丈夫脫牙的部位出現奶狀白色液體。2001年農曆年期間,其夫又再因牙痛向黃求診,同年3月31日,黃才把陳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

指傷口完全癒合

黃雄亮在作供時否認陳在5月至9月期間曾求診,但承認紀錄不完整。他指陳2000年首次求診是9月8日,當時他發現陳牙肉受感染,附近出現纖維組織,他相信是牙周病,即時為病人脫去其中一隻右臼齒,其後安排了三次、每次相隔一周的覆診,其間再脫去另一隻右臼齒,傷口癒合良好,至10月28日最後一次覆診時,傷口完全癒合。
他又指,陳再次在3月31日求診,並非黎婦所指的農曆年,當時病人已脫去右臼齒的位置出現紅色玻璃狀物體,他認為並不尋常,把病人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生陳世烱和陳伏夷治理,證實患上口腔癌。
控方專家證人、口腔頜面外科專科醫生李健民稱,口腔癌病徵與牙周病相似,脫牙後若傷口不癒,則可能患上口腔癌,需要用活組織檢驗來確診,或作出轉介。辯方專家證人、香港大學口腔頜面外科教授NabilSamman則指出,根據陳2000年求診的X光片,不能顯示他患有口腔癌,又指腫瘤在2001年初發現時仍屬初期,在七個月前已出現的可能性不大。案件押後至下周一再訊。

被告黃雄亮被指未有正確斷症,沒有及時把個案轉介予其他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