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英國政府決定把NR國有化,雖然有報章批評工黨走回頭路,但多數評論認為,事到如今,這已是收拾NR爛攤子的最好方法。
質疑當局反應過慢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表示,把企業「國有化」從來不是一個理想做法,但在次按危機下,NR的情況正處於水深火熱,同時由於要私人資金接手的方案困難重重,在權衡輕重之下,國有化帶來的傷害較小,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但質疑當局花了五個多月時間才作出國有化決定,是否反應過慢。《華爾街日報》歐洲版的評論亦批評,雖然國有化是較可行的選擇,但事件已凸顯英國首相白高敦最初處理有關問題時已出現缺失。
不過,英國《獨立報》評論較負面,指事件反映當地監管機構在監管上出現重大缺失,令英國聲譽受損。
該報認為事件帶出兩個值得批評的地方,其一是當局去年秋季拒絕協助萊斯銀行收購NR,放棄在問題惡化前盡快把問題解決的機會,顯示監管機構失責。其次是事到如今,把NR國有化會立下壞先例,不但把其總值多逾1000億英鎊的按揭風險及營運負擔轉嫁到納稅人身上,亦可能會引發道德風險,鼓勵其他銀行作出不負責任的行為。
各界反應
英國富商布蘭信:「維珍集團過去5個月努力制訂拯救NR的收購方案,但政府最終卻決定把其國有化,集團對此感到極之失望。」
NR股東之一對冲基金SRMCapital創辦人JonWood:「公司極度不滿,並將研究政府的國有化方案細節,將採取所有法律及其他行動,去保障股東的利益。」
英國股東協會表示:「政府放棄兩份既可拯救NR,又可保障其他股東利益的收購方案,選擇把其國有化的做法難以令人接受,協會將訴諸法律阻止政府的行動,以確保股東能獲得合理的賠償。」
貝爾斯登分析師稱:「若不計入英國政府的注資計算資產值,作為賠償NR股東的釐定準則,股東將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