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按突然間成為城中熱門話題,筆者所到的座談會或經濟論壇,席中都被要求解釋一番箇中底蘊及影響,以至估計甚麼時候完結?
次按是怎麼一回事,冠一的擁躉應該耳熟能詳,其影響之深之廣,到現在還無從估計,因為此類所謂有抵押債務承諾(CDO),除涉及住宅樓房外(當中也分3層),還有信用卡、供車款項、學生學費信貸,以至商業按揭抵押票據等。
金融機構苦不堪言
這些創新產品,多被納入結構性投資工具(SIV)中,如果樓價再跌,或經濟持續滑坡,可能為投資者帶來資產減值損失之外,更重要的是,不少機構投資者為持有的CDO買保險,亦即所謂的信貸賴賬掉期(CDS)。最近搞到滿成風雨的債保商如MBIA、Ambac、FGIC,若因可能唔夠錢賠償,從而被調低信貸評級,事件可能越搞越大,因為金融機構又要再為這些買了保險的CDO,假若不獲賠償而繼續撥備,情況之嚴重,可見一斑!
按瑞銀推測,一計已撇賬的1,500億(美元,下同),一眾銀行還須再撇多2,030億,數字超過聯儲局估計的1,000億至1,500億之餘,竟與德意志銀行總裁預測的共4,000億相當接近。莫說是否止於此數,就算跟尾的兩千多億如果要撇足,汝道那些銀行或金融機構豈不苦過「弟弟」?
治標唔治本邊瓣掂
目前由於情況惡劣兼影響深遠,美國政府可做的已做了──減息、振興方案等貨幣及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看看可以撐得幾耐?其間只有冚得就冚,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過大部份時間都只限於大隻「講」,如像甚麼「大水喉基金」、「當下希望聯盟」(HopeNowAlliance)之生命線項目(ProjectLifeline),以至凍結利率等,邊瓣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