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觀塘工業中心看本地小劇團「樹寧.現在式單位」的《美麗小姑娘》,現代愛情小品,溢滿時代氣息的小情小趣,很討年輕觀眾的歡心。有趣的是場地,原是劇團日常排練的地方,用作演出,有點用意。後段,背景布簾一拉開,觀塘港鐵站月台就在眼前,部分演員早已移師到戶外繼續唸對白,舞台效果令人驚喜。
獨立劇團資源有限是常情,有心人要堅持下去,只有在局限裏盡量發揮創意,娛人也娛己。這方面,香港觀眾最是幸福。 去年我也做起劇場來,一人自給自足的小型製作,還巡迴了香港、台北和廣州三個華人城市。香港藝術中心和台北牯嶺街小劇場的場地都很專業,小劇場文化發展成熟,交流和演出挺順利。台北小劇場近年走下坡,都羨慕香港的好環境,問香港劇場人,卻是有苦自己知。
廣州經驗是另外一章。內地友人原建議到較先進的北方城市如北京和上海,但我仍想保留粵語為演出語言,特意選在南方小城。贊助演出的媒體代找到市內最熱門的專業場地,行內人常有演出。
甚麼都安排好了,宣傳也貼出來了。結果我們抵達那天,才獲告知劇場臨時被業主沒收,遷出日在前一夜。真實原因不好寫出來,總之製作單位和業主幾番談判不遂,拉倒。最後轉去同區另一個場地,可幸演出仍能順利按時完成,但過程也夠驚險的了。廣州朋友就笑,在內地搞文化,常要有這種打游擊戰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