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幹部年輕化缺乏政治舞台 - 李平

盡論中國:幹部年輕化缺乏政治舞台 - 李平

今次換屆選出的270名省長、副省長,平均年齡為52.4歲。年紀最大的是重慶市市長王鴻舉,已63歲;年紀最小的是江西副省長謝茹,未屆40歲。雖然60歲以上的省長減至只有六人,在減少高齡高幹方面有進展,但高幹年輕化並沒有突破。

中共一黨專政論資排輩

謝茹當選副省長,並非如傳媒所吹噓的是內地幹部年輕化的代表,恰恰反映出幹部年輕化的困境。1968年7月出生的謝茹,當選副省長時未足40周歲,但她並不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年輕的副省長,並未打破北京副市長陸昊創下的紀錄。
2003年1月,陸昊當選北京副市長時未足36周歲。五年後,最年輕的副省長反而是40歲,何來年輕化?而造成這種困境的,正是中共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扼殺了年輕一輩從政的空間。能夠在極有限的政治舞台上有所表現的,除了部份太子黨,就只有個別較另類的行業或背景的代表人物,並且要得到中共的欣賞,才能進入權力中心。
陸昊曾任北京大學學生會會長,本來就是中共培養高幹的對象,後來主管中關村科技園,從此鋪平仕途。而謝茹能躋身副省長,與中共需要「無(無中共黨籍)知(知識分子)少(少數民族)女(女性)」點綴政壇息息相關。
按常規,在內地有意從政的人士多會選擇加入中共,但謝茹在2001年以學者身份出任江西浮樑縣副縣長,及晉升景德鎮市副市長後,一直保持無黨派人士的身份,也為她保留了快速晉升的途徑,可以避過中共內部論資排輩的阻礙。

民主黨派成新一代訓練場

筆者早前曾指出,中共為掩飾一黨專政的體制,近年刻意提拔一些非中共黨員的高幹,令加入民主黨派或者保留無黨派身份,成為曲線升官的途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由於人大、政協及民間社團,不可能像外國一樣成為年輕從政者試聲的舞台,民主黨派已成為具吸引力的新一代政治人物的訓練場。
(省官大解構 三之三)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