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高層增減持如何解讀? - 譚紹興

投資學堂:高層增減持如何解讀? - 譚紹興

日前看到一則頗有趣的內地財經報道,話說近期不少內地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級員工,在高薪職位與沽貨套現兩者不可兼得下,紛紛選擇主動辭職,繼而可以在市場盡沽其持有任職公司的股份,寧願辭掉高薪職位,也要趁機沽貨套現!
根據內地「公司法」,「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故此,這些高層若想在短時間內悉數沽售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便惟有先行辭職,繼而再在市場沽貨套現。
在看罷該報道後,筆者不禁感到,這是否另一個內地股市已位高勢危的訊號?由於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對公司的運作及未來盈利前景最為熟悉,較不少分析員的二手資料更加準確,尤其是對其公司的股價是否過高,或有否進一步的上升潛力,自然較不少投資者更加清楚了解。假若這些高層認為,其公司的股價不算高,仍有上升空間,當然不會急於沽貨套現。

齊齊沽貨要小心

早年美國的著名投資家PeterLynch便曾指出,若高層等Insider沽售公司股份,並不算太負面因素,因為當中可能只是其個人的問題,例如外母病了,急須錢看病等,與公司前景無關。但若高層們齊齊沽貨,則是要小心的時候了。
筆者記得,在2000年科網股爆破前,多間中資科技股的高層管理人員亦曾先後在市場沽貨套現,以該次來看,他們的Timing,真是頗為準確。
故此,筆者一向對中資股的高層減持股份特別留意。
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高層在市場增持公司股份是一利好現象,正如去年中,不少本港地產股的大股東,例如長實(001)、新地(016)等,先後增持其公司股份,現在看來他們的入市價亦頗具參考價值,不容忽視。

托價可能托出禍

另一方面,若公司的大股東純因一時意氣,或個別「奇怪」的原因,不斷地在市場吸納其公司股份,以圖達到支持股價,甚至托價的目的,則要小心了!因為單以一人之力,始終敵不過市場龐大的力量,最後可能分分鐘會彈藥不夠,如某些三四線股般,甚至「爆煲」收場!
所以若察覺某些股份的大股東開始不理智地在市場不斷增持,以達到托價目的,則這些股份還是小心點為佳。
最後,有些三四線股的大股東增持,純粹是「互相搓波」,左手交右手只是表面工夫,其真正意義不大。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