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麗園是一個擁有大概十座,每座三層的丁屋屋園,位於聚星路距天水圍西鐵站數十步之遙。
聚星路本來只是一條沒有名字的泥路,從前一邊是屏山河一邊是魚塘,往南走是我們村子,往北走首先是本港唯一一座古塔「聚星樓」,後面是一望無際河流魚塘濕地,就是今天的天水圍。屏山河畔滿植垂柳,不少五、六甚至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仍可尋見。
城市規劃起來,建造了今天香港所謂悲情的天水圍,數十萬人口之外,相當完善的交通系統如鐵路網、公路網,足叫我們自豪的方便。然而一城之起卻遺害附近鄉郊環境淪亡,規劃署顧一忘十的管理模式讓周邊居民吃盡環境惡化痛苦。
去年筆者寫了一篇《夠未,規劃署》,從元朗白泥興建屋宇連會所及哥爾夫球場的私人建議,想起新界大部份民居郊野未及妥善規劃,從而帶來環境極度惡化不爭的事實。
該文於去年12月20日在本欄刊登,其後,於本年1月9日收到規劃署高級新聞主任蔡妙玲小姐的來信,文中解釋該署之工作及執行任務時所遇到的巨大阻力……
官府雖然兩個口,AO最怕派到新界,而新界最惡夢莫過元朗,猛虎不及地頭蟲,這裏周邊不少家族定居近千年,擁地無數,又惡又土,免得過,一般官員求神拜佛只望在任期間有事冇事最好冇事,有事來時能拖不拖最好還是拖得就拖,任滿即走,一天光晒。
他們難,我知道。但官即是官,就是不相信,土佬惡不出村口的常格不怕官?可是處理新界事務各部門官員拿這條流傳已久,高官默認的金科玉律懶懶閒。一直想好好回應規劃署的黎小姐,但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她來信的內容,亦客觀細看附近環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