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產代理監管局發出指引,提醒代理要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洗黑錢活動。該指引主要是要求代理在客戶簽訂買賣合約時,除核實客人身份,亦同時要保留有關人士先前簽訂的地產代理協議書(睇樓紙等)至少五年,以便執法機構提出要求時,可供查閱。不過由於指引沒有提出處理買樓資金的方法,故實際作用不大。
近年來隨着中國的開放政策,不少內地居民來港旅遊之餘,亦開始涉足本港地產物業。早年亦曾傳出不少內地豪客,以大筆現鈔買樓的故事。不過近年情況有所改變,內地客戶大多已轉用銀聯卡過數,以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過那些錢的來源,甚至客人的身份,則甚難跟查。地監局的指引,只針對記錄客戶資料,對防止洗黑錢難起作用。
由銀行體系監管
如果想有效跟查資金來源,當局應考慮要求任何買樓人士,必須以本地銀行開出的本票來交易,至於以銀聯卡過數的交易方式,對代理及買家甚為方便,但從跟查資金來源出發,仍可能會有漏洞。現時大多數發展商,都盡量只收本票作定金,所以不少內地客戶,開始適應有關安排。
資金經銀行體系監管,黑錢成功「漂白」的機會較低,因銀行有完善的系統保存客人個人資料,加上資金出入都有詳盡記錄,就算日後發生問題,成功跟查資金來源的機會相對較高。作為地產代理,很難過問客人的資金來源,如果硬要懷疑他們買樓的資金從何而來,那麼就差不多等於要放棄與他們做交易。
代理難篩選買家
早前新界天水圍栢慧豪園,曾引來大批內地客入巿,但其後多個單位在正式上會時,有關買家不但沒按時供款,兼且不知所終,最後發展商只好將單位重售;至於法律責任方面,則因客人已失蹤而無從追究。該等事實,反映了代理難以篩選買家,也無從了解其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