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碧桂園(2007)上周五停牌發行5億美元可換股債券,集資所得的一半資金用作與美林國際進行一項股份掉期合約,表面上與美林對賭碧桂園股份升跌。昨日碧桂園的公告披露了合約真正目的是變相進行回購股份。 記者:余志浩
集團股價自高位回落達52.7%,但礙於上市未夠一年,及公眾持股量僅16.86%(碧桂園因集資逾百億,已向聯交所申請將街貨量維持在最低15%),導致未能趁低價回購「托價」。
佔擴大股本3.06%
有見及此,碧桂園宣佈,透過美林發行38.99億元五年期可換股債券,可加碼增發7.8億元債券,即集資最多46.79億元,初步換股價為9.05元,較停牌前收市價6.71元,有34.87%溢價。該批換股債券在2013年到期,年息2.5厘。換股債最快可於今年4月8日開始行使,計及公司註冊等手續所需時間,剛好在4月20日碧桂園上市一年才發新股,符合規例。
按9.05元悉數換股,碧桂園須發行4.31億股新股,若成功加碼發行多7.8億元換股債並換股,則發行新股數量將增至5.17億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的3.06%,原公眾持股量則由16.86%降至16.35%。不計加碼部份,集資額為38.99億元,當中總開支及支付予美林的佣金共約1.04億元。集資淨額37.95億元之中,50%(即19.5億港元)用作與美林進行以現金結算的股份掉期交易;18.3億元用作償還債務;4.58億元用作現有及新物業項目的資金。
碧桂園表示,根據集團與美林訂立的股份掉期交易,若最終價格高於初步價格,則碧桂園向向美林收取差額;若最終價格低於初步價格,則美林向碧桂園收取差額,表面看雙方形同對賭股份表現。不過,碧桂園的公告表明,訂立掉期合約旨在為公司對冲股價較初步價格的升幅。初步價格現時尚未落實。
春節首10日收入8.5億
其實,這份掉期交易有如碧桂園以初步價格回購總值19.5億元股份,故股價續升,碧桂園便「賺錢」(由美林支付);若股價下跌,碧桂園便「輸錢」(支付予美林)。這種財務安排因碧桂園的公眾持股量偏低接近規定的下限制(15%),故是次交易可說是「另類回購」。
另外,碧桂園旗下樓盤於春節首10日總成交額達8.5億元人民幣,其中碧桂園鳳凰城項目已佔2.8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