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災趕候鳥來港<br>九萬隻破紀錄 稀客也來覓食

雪災趕候鳥來港
九萬隻破紀錄 稀客也來覓食

【本報訊】中國華南地區出現五十年罕見雪災,冬候鳥棲息地變成冰天雪地。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最新統計顯示,來港避寒的冬候鳥大增,估計高達九萬隻,打破歷年同期紀錄。有香港觀鳥人士近日更首次在港發現銹胸藍姬鶲(Slaty-backedFlycatcher)和黃嘴潛鳥(Yellow-billedLoon),相信是南下逃亡避寒的稀客。 記者:林社炳

香港觀鳥學會主席張浩輝表示,該會近日接獲一名觀鳥人士查詢,最終證實首次在本港發現銹胸藍姬鶲,該網友稱本月10日在荃灣拍得該鳥,但沒有透露詳細地點。張浩輝說,該種候鳥夏季愛在陝西和四川繁殖,冬季會南飛到雲南避寒。

首次發現黃嘴潛鳥

該會水鳥普查項目普查員余日東上月25日則在西貢晨曦島水域,首次發現黃嘴潛鳥。張浩輝指出,該種原居日本及俄羅斯的水鳥,曾在遼寧及上海出沒,今次還是首次在香港曝光。
張浩輝近月帶隊到野外觀鳥,發現來港過冬的鶇鳥數目明顯增加,相反在港棲息的琢花鳥明顯減少。他推測天氣突變,華南罕有出現冰天雪地,雀鳥難找到小昆蟲覓食。為了逃命,不得不再往南飛。他續稱,本港持續嚴寒,琢花鳥難耐寒冬,加上植物凍傷,不易尋找花蜜,被迫飛到更南方棲息。

本港較北方易覓食

漁護署最新數字顯示,07/08年度冬候鳥遷徙季節尚未結束,估計已錄得9萬隻來港避寒的冬候鳥,較06/07年度約8萬隻,05/06年度約6.3萬隻,明顯大幅增加。漁護署官員解釋,冬候鳥來港避寒數目持續上升,不一定單與天氣變化有關,本港較北方易覓食,同樣有可能吸引更多候鳥來港。
世界自然基金會米埔保護區經理楊路年說,每年來港避寒的冬候鳥,通常會在翌年3月才會飛返北方。今年本港天氣持續寒冷,會否影響冬候鳥來港棲息的時間,目前言之尚早,有待觀察。

首次在港發現的避寒候鳥

銹胸藍姬鶲(Slaty-backedFlycatcher)

雄鳥體小約13厘米,胸前橙褐色
雌鳥胸部無淺色中央斑紋
叫聲生硬,鳴聲短而快,似笛聲
主要分佈中國西北部及尼泊爾等地區

黃嘴潛鳥(Yellow-billedLoon)

體長約83厘米
嘴巴尖指向上,呈象牙色
繁殖時頭和頸的羽毛呈黑色,非繁殖時上體呈黑褐色
主食魚類,可下潛水深200米
主要在北極圈繁殖,也有原居於俄羅斯及日本,南下至溫帶地區過冬

Peter&MichelleWong提供圖片
資料來源:互聯網

銹胸藍姬鶲及黃嘴潛鳥來港路線圖

銹胸藍姬鶲
1)原在陝西及四川繁殖
2)冬季遷徙雲南避寒
3)10/2/2008觀鳥人士在荃灣首次發現

黃嘴潛鳥
1)原居日本及俄羅斯
2)曾在遼寧及上海出現
3)25/1/2008觀鳥人士在西貢晨曦島首次發現

資料來源:香港觀鳥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