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虛偽 - 陶傑

中國式的虛偽 - 陶傑

最近流行的一個罪惡詞彙,叫做虛偽。
虛偽是人性常見的陰暗面,英國人有英國人的虛偽,日本人有日本人的虛偽,法國和意大利人情感洋溢,比較少一些。一個民族平時道德理論越多,越沉積成一種「文明」,其人性虛偽的層次就越複雜而陰森。
以中國人的虛偽最精緻、透明、最為無處不在。譬如,當一個華裔的導演在西方的影壇領獎,看看中國人的輿論,頭版頭條,歡欣得不得了:他「揚威國際」、「囊括奧斯卡三項大獎」,回到亞洲,叫「衣錦榮歸」,然後記者一窩蜂跟着,熱炒足有一月。
可是,最近《色,戒》在外國的影展失利,中國人的傳媒用什麼字眼來報道:「金球獎揭曉,李安全軍盡墨」、「奧斯卡外語片入圍公布,《色,戒》捧蛋」。
「全軍盡墨」與「捧蛋」在中國語文裏,語氣激烈,有幸災樂禍之意。如果對修辭稍有研究,加一點佛洛依德的訓練,這等詞彙語帶輕蔑而雀躍,其中意味,是逃不過專家眼睛的。看見人家爬得那麼高,這回終於仆街了一次,華文報刊這種標題,難掩一名在遠東的編輯心中陣陣狠狠的快意。
文人相輕,而且也有向其他讚頌過這部電影的人示威的意思:你把《色,戒》吹捧得那麼神,你看,現在洋人可不怎麼欣賞,你閣下的眼光如何?可認輸了吧?

中國人的虛偽,就精緻在這個層次:這個涼薄而不快樂的民族,兩千年來受到的禮教壓迫太重了,他們的嘴巴慣講愛國,說要敬愛自己的同胞,看見炎黃子孫的成就,四海之內皆兄弟,要分享一份血緣的光榮。但其實在見到同類失敗的時候,內心歡欣,難以名狀。
這就叫中國式的虛偽。英國大導演希治閣,生平參選奧斯卡無數,沒有一次得過獎,查查英國報紙的檔案,從知識份子的《泰晤士報》到流氓的《太陽報》,有沒有用過類似的大標題:OscarResultsAnnounced.HitchcockgotNothing,或者HitchcockGetsaBigEgg?
但是許多華文傳媒,平時叫嚷要「打破西方壟斷的文化霸權」,《色,戒》得不到英美的大獎,因為這部電影的文化歷史背景,西方人很難欣賞,對於李安,無所謂。然而以中國式的虛偽,當「權威」吹捧你時,你要打醒精神,當他們叫「愛國」,其實最崇洋。越古老的「文化」,虛偽越深沉。看過《追風箏的孩子》沒有?伊斯蘭的原教旨禁同性戀,但塔利班卻把男童綁架雞姦。當中國人的道學家在大叫孔子的「非禮勿視」時,其實私下都在觀賞淫褻照片,還流口水呢。對於中國式的虛偽,必要時,要豎一根中指,只笑一笑,心中說一個字:「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