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哋食咗死貓好多年!」從91年起做票站調查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POP),應該是最老牌的調查機構,近年做票站調查機構數目驟增,POP主任鍾庭耀指,部份機構調查員竟冒充是POP人員,博取市民信任以完成調查。
或着制服以資識別
鍾庭耀對這些旁門左道手法令他十分無奈,「可能下次我哋要好似候選人咁,着制服讓選民識別。」
鍾庭耀接受訪問時稱,有市民向他表示,去年區選時曾接受POP調查,其實POP沒有派員到有關票站,他估計有人冒名進行調查,「十個有八個(調查)都唔係我哋做嘅。」他本人也遇到類似情況,往投票時有調查員自稱受聘於選舉事務處做票站調查。
會影響調查公正性
他指出,不少調查機構聘用大學生當調查員,卻沒有提供足夠訓練,有人為求完成調查,便可能出現上述冒名情況,他認為當局應正視這問題,否則會影響調查公正性削弱市民信心,最終令民調數據得物無所用。選舉事務處針對票站調查指引,沒有提及冒名調查處分,只限制調查員不能妨礙選民投票及拉票,否則可遭刑事制裁。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