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透視:煤電聯動恐夢碎衝擊電力股

國策透視:煤電聯動恐夢碎衝擊電力股

中國上月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升幅創三年新高,今日公佈的消費物價指數預期亦企穩7%,通脹肆虐令短期啓動第三次煤電聯動的希望接近幻滅,電力股勢再受重創,國策先行又一次明證。中國電力市場何時才有一個更好的價格變動機制呢?內地電價現採用「煤電聯動」機制,煤價按市場浮動。
一個地方經濟增長強勁,電力需求勢升,投資該地電力股可說穩賺,但中國情況並不一樣,當經濟及通脹平穩增長,中國可透過調節,達到煤商、電企及人民「三贏」的局面。但油價煤價04年起急升後,「大家一起」平穩增長的願望落空,衍生煤電聯動。
05年煤價升13%至15%,首次啓動煤電聯動,電企可將最多70%額外成本轉嫁,電價平均加8%至11%。06年煤價再升5%,啓動第二次煤電聯動,電價平均加9%。07年煤價雖升逾10%,但宏調下未有再啓動。

不啓動聯動因通脹高企

不啓動第三次聯動,主因是通脹率高企不下。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上周表示,煤電聯動要統籌考慮各方面條件,要兼顧大局。潛台詞明顯不過:目前不是適合時機。這也難怪,雪災期間,煤商率先表示力保供應,虧損也在所不計;反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雖表明力爭電力穩定,卻有點「逼宮」感覺。
有分析員估計,最快第三季才可啓動煤電聯動,有市場人士揣測,中央可能等到有電力集團虧損才出手。花旗早前的報告稱,最受煤價影響的電力股依次為華電國際(1071)、中國電力(2380)、華能國際(902)、華潤電力(836)及大唐發電(991)。
其實,目前最根本的問題是要一個更明確簡便及自動的成本變動機制,電企可理順成本問題,又可透過市場加快改革,增競爭力,但中央真的希望將電價控制權讓出嗎?既然煤電不能聯動,增效能或減煤耗,相信是今後電廠集中要做的事情。
記者:陳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