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宣佈獨立,佔人口九成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歡天喜地,但佔一成人口的塞爾維亞裔人卻滿不是味兒,鄰國更擔心族群衝突再起,會令巴爾幹半島這個歐洲「火藥庫」再次點燃藥引。
巴爾幹半島被視為火藥庫,是因為它位處東西方交滙,種族和宗教問題交錯,又有悠長歷史恩怨,衝突一起就隨時觸動歐洲各大勢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就是塞爾維亞民族主義分子暗殺奧匈帝國皇儲引起。
北約佈防阻衝突
現在科索沃獨立,塞爾維亞雖表明不用武,但科索沃北部塞族人聚居的城巿米特羅維察(Mitrovica),氣氛緊張。塞族居民斯特凡諾維奇說:「最好是美國人將阿裔人帶到美國,給他們一片土地,讓他們建立共和國。」一名塞族大學生說:「只要塞族人仍在這裏居住,他們休想這個『初生嬰兒』成為獨立國家。」
當地塞族東正教會主教,昨日更呼籲塞爾維亞向俄羅斯買最先進武器「光復」科索沃。數百名前塞軍更穿着軍服,一邊大喊「我們所有人都在科索沃打過仗」,一邊要衝入科索沃境內。為免兩族人起衝突,北約維和部隊已加強米特羅維察等衝突熱點架設路障,防止科索沃獨立可能引起的兩派衝突。有分析家擔心,科索沃獨立後實際上會陷入分裂。
可激發分離運動
兩族衝突如白熱化,科索沃塞族人可能尋求割地與塞爾維亞合併,塞爾維亞南部的阿族人也可能被驅逐。此外,鄰國馬其頓和黑山部份阿族有分離主張,想併入科索沃,波斯尼亞也有塞族人想併入塞爾維亞,兩族衝突可能觸發新一輪巴爾幹半島「種族洗牌」暴力。
而且美英支持科索沃,可能激化各地分離活動。目前,僅是在歐洲已有至少20多個分離運動,例如俄羅斯國內的車臣分離運動、西班牙的巴斯克分離運動、在英國的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爭取獨立運動等。在科索沃由一個自治省獲得獨立的先例下,其他的分離主義運動必此起彼落,天下必定大亂。
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美聯社/新浪網
未獲授權 獨立合法性惹爭議
科索沃獨立是否合乎國際法,引發爭議。支持的國家稱,科索沃獨立符合聯合國安理會1244號決議案的精神,反對國家則認為,決議案沒有直接授權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戰爭結束後,聯合國在1999年10月通過第1244號決議案,下令南斯拉夫將科索沃交給聯合國託管,並展開政治協商,決定科索沃未來地位。
歐盟的文件指出,1244號決議案內容已預定,科索沃會進入一個建立最終地位的程序,沒有限制或預先設定結果會怎樣。因此,與1244號決議案的意向更為脗合的做法,是「履行最終地位」,而非阻止任何結果出現。再者各方亦認為,獨立前的膠着狀態是不能長期維持。
但俄羅斯和塞爾維亞認為,塞爾維亞沒有答允科索沃獨立,安理會也沒有通過決議案,讓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因此科索沃獨立不合國際法。
有贊成,有反對,科索沃選擇了在聯合國休會期間宣佈獨立,目的顯然想在這段期間爭取更多國家承認,令科索沃獨立成為事實,淡化是否合乎國際法的爭議。
英國廣播公司
報復行動 塞爾維亞經濟制裁
宣佈獨立後,科索沃會有新黎明,但老問題揮之不去,仍要面對潛在的種族衝突,及困苦的經濟前景。
科索沃原是塞爾維亞的自治省,這個自治省以務農為主,但在1999年戰爭後,農田大受破壞,成為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塞族隨時斷水斷電
宣佈獨立,塞爾維亞早有行動計劃,不是動武,而是實施經濟制裁,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採取外交措施──未至於斷交,但會撤回大使。普里什蒂納的居民慶祝獨立同時,不要忘記塞爾維亞可能會切斷他們的水電供應,令科索沃變成圍城。
不少專家都認為,科索沃很難發展獨立經濟,因為戰亂令當地道路設施大受破壞,大部份城鎮每天12小時沒有電力供應,失業率高企45%,37%人口活在貧窮線下。儘管可以指望歐盟援助、外資進來,但科索沃以為獨立就是解脫其經濟困境的萬靈藥,就大錯特錯。
有在海外的科索沃人趕着回家,但移居瑞士超過10年的科索沃人也許會為獨立亁杯,卻沒有計劃回流。加加杰說:「科索沃生活環境很糕糟,沒有水,沒有電,在這裏,我們已習慣了另一種生活。」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