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四十六的年青人認為「誠實就是吃虧」。
近二十年來,上海有句流行話一直沒遭淘汰,這句話是「拾着皮夾子」。
「皮夾子」就是錢包,「拾着皮夾子」,就是在街上拾到錢包,意思是佔了便宜。
現在上海人但凡佔了便宜,比如買貨拿到了更大的折扣,旅行有人送機票,諸如此類,馬上會喜上眉梢說一句:「拾着皮夾子!」
在街上拾到錢包,那錢包當然是別人的。拾了別人的錢包不想着物歸原主,而喜上眉梢,據為己有,一句「拾着皮夾子」,得意洋洋。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上海那麼多年青人認為「誠實就是吃虧」,因為一個人如果誠實,拾到錢包就會交還失主,那就沒了「拾着皮夾子」這一份便宜和喜悅,虧了。
從我們小時候的「拾金不昧」,到今天的「拾着皮夾子」,同樣一件在馬路上拾到錢財的事情,卻出現了完全相反的心態和結果,人心不古,可將此視為中國社會的「新風尚」。
在這樣的「新風尚」之下,不佔便宜就是吃虧,唔搵人笨就是自己笨,「誠實」也就落伍了,「誠信」也就成了刷在牆上的標語了。
那你又怎能怪年青人呢?年青人都趕時髦,既然有「新風尚」,年青人不跟,誰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