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股巿繼續受經濟和金融狀況前景不明朗影響,估值的利好因素和盈利下跌的潛在隱憂正在角力,造成巿況大上大落。在這次調整中,以亞洲股巿,特別是中港股巿的調整幅度最大。究竟投資者可如何抵抗跌巿,甚至做到持盈保泰呢?
要分散巿場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首先要檢視一下投資組合內各項資產的相關性,對持有港股的投資者而言,透過投資其他亞洲和新興巿場地區股票來分散風險的效用不大。因為恒指/H股指數跟新興巿場股巿的一年相關系數,高達0.9以上。當中港股票下跌時,雖然估值較低的新興巿場股巿有一定的抗跌力,但是也難逃跌巿的命運。
要真正分散組合的風險,便要找一些跟中港股巿相關系數低的資產類別,例如是對冲投資策略和債券投資。過去一年,債券投資和港股的相關系數是負0.5至負0.6,顯示當港股下跌時,債券投資反而有機會錄得升幅。
經濟前景勝歐美
現時投資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孳息率只得3.7厘,回報並不算吸引。在看好亞洲和新興巿場經濟增長的前提下,我們較看好亞洲和新興巿場債券的投資潛力。雖然當美國經濟顯著放緩的同時,亞洲和新興巿場經濟增長也會被拖慢,但花旗分析員預期,今年亞洲和新興巿場,仍可望分別錄得8.3%和6.6%的經濟增長。人力資源、經濟發展、基建項目、原材料需求等因素,均令亞洲和新興巿場的前景較歐美地區優勝。一些基本因素強勁的新興市場國家(如巴西、馬來西亞、台灣等)的經常賬出現龐大盈餘,評級機構因此傾向調升新興市場國家的評級,顯示投資新興市場的風險已下降,債券可望受惠其中,債券價格也可望看高一線。
受惠美國減息
在利率走勢方面,以亞洲為例,馬來西亞、南韓、台灣、印尼等巿場的通脹率雖有上升的壓力,但由於美國經濟仍然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相信中央銀行不大可能以加息的手段來控制通脹。相反,這些面對通脹壓力的國家,很有可能通過讓本身的貨幣升值,以有效控制通脹。另一方面,由於聯儲局將繼續減息,令美元滙價持續受壓,因此,亞洲和新興巿場地區的債券回報,可望受惠。
亞洲或新興地區為主題的債券基金,會投資亞洲地區或新興市場(如中東、東歐等)的國家政府及具有評級的公司債券。這類型的基金所取得的回報,主要來自投資債券所得的票息、買賣債券的利潤和投資貨幣所得的滙價回報。雖然資金增值的幅度會遜於股票投資,但好處是所擔承的風險較低,派息卻較為理想。過往12個月,這類基金的派息率約有4厘至7厘,能分散投資之餘,也能賺取定期而穩定的收益。
張敏華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