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美股快現出貨良機 - 麥嘉華

麥嘉華筆記:美股快現出貨良機 - 麥嘉華

我在過去數月不斷提出,美國經濟其實早已陷入衰退,只不過是華府一派胡言,兼且扭曲經濟數據作掩飾罷了。而且在今次衰退中,經濟將會較2001年那一次跌得更重。
回想當年,許多家庭尚能夠透過借貸,去維持衰退前的生活質素;在消費力的支撐下,衰退歷時短短不足一年。如今情況有別,信貸條件收緊的同時,不少家庭早就負債纍纍,根本再難依靠借貸去支持額外的消費。
更甚的是,面對房屋和股票價格下跌,許多家庭的資產蒸發了一大截。我相信美國人將開始明白到要積穀防飢,到頭來消費市道以至國內生產總值(GDP)都難免會下跌。
家庭開支和住宅建築開支佔GDP比率於1982年降至64%,自此見底反彈,於1987至2000年之間徘徊在72%左右;其後更一度升上78%,明顯高於長期趨勢水平。這個「繁華假象」其實全賴舉債來支撐,最後導致美國經常賬赤字擴大,以及國際現金流過剩。

中印市場將受衝擊

然而,目前美國經常賬赤字收窄,國際儲備的增長速度亦見減慢,而國際現金流為此而相對變得較緊張。這種局面不利資本市場,但會惠及美元。我要特別重申一點,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以及石油等商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尤其易受到衝擊。
我必須指出,波羅的海亁貨指數與中國內地股市走勢息息相關。事實上,商品價格、新興股市和波羅的海亁貨指數很多時候是共同進退。波羅的海亁貨指數最近曾下挫四成,這一點絕不容忽視。
熊市往往在強勢行業調換位置時出現。在2005年6月,建築業率先走下坡,次按貸款機構在06年7月步其後塵。到去年,金融股也開始衰落。

動力股少沾手為妙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股票、商品股,以及蘋果(Apple)、Google和ResearchinMotion等動力股持續堅挺。我個人認為,這幾類股票如今最不穩陣,大家應少沾手為妙。
一些市場觀察家最近指出,熊市情緒正在蔓延,奉行「相反理論」的擁躉視之為利好股市的訊號。實際情況未必如此,根據InvestmentNews的調查,當股市在1月滑落時,65.1%投資顧問仍建議客戶以不變應萬變,而只有16.9%顧問認為要減持。
投資者如今感到悲觀,因為他們未能及早沽出股票套現離場,部份人就是誤信了一些過份樂觀的預測,而蒙受很大損失。
若果我們真的處於長期熊市,一眾投資顧問和客戶再不能坐以待斃,即是要下定決心出貨。
先前我一直看淡美股,但是我認為美股在未來數月會跑贏外圍市場,因為其他地方的股市需要作出較大的調整。
在1月底的時候,股市明顯地超賣,所以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料有力反彈至1450點,到時將會是減持股票的大好良機。港股方面,恒生指數若回升見28000點,就是天賜的出貨機會。
(本欄隔周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