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會計師公會新任會長區嘯翔表示,港交所(388)建議上市規則中,刪除要求上市公司聘用合資格會計師的規定,是「走回頭路」;若上市公司不再聘用合資格會計師,待出現問題才由核數師揭發,已經是「爆鑊」時候,要作補救已無意義。 記者:周燕芬
港交所上月就修訂上市規則發表諮詢文件,其中建議撤銷上市公司必須聘用一名全職合資格會計師的要求,主要由於成本問題,以及內地公司難以物色合資格人士擔任;港交所在文件中指出,內地去年落實採用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的核數標準,而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及審核委員會亦會監察財務滙報事宜,加上有外聘核數師提供獨立意見,因此認為可考慮撤銷有關規定。
區嘯翔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上市公司內的合資格會計師,可以起預防作用,由公司平日的運作、操守、會計滙報中及時找出問題,提高公司管治和操守水平;他認為,應確保上市公司質素,貴精不貴多。他強調,上市公司涉及公眾利益,必須在公司操守和會計上有嚴格管核,專業會計師能在上市公司內扮演重要角色,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慣例一致,內地企業來香港上市,本港執業會計師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一定幫助。
季度報告不利長遠發展
至於現行規定,會否妨礙港交所正積極尋求中港以外國家地區企業來港上市步伐,他相信本港的會計人才不缺。他又認為,新建議其實不會影響本地會計師飯碗,因公會會員人數達2.77萬名,當中6000名為核數師,2.1萬名在各商業機構工作或自營業務,而本港上市公司則只有逾1000家,實質受影響人數不算多。
對於港交所建議上市公司發表季度報告,他指公會並非反對,但季度報告內容則有所斟酌,因為以美國經驗,季度財務報告只會令管理層短視,不利公司長遠發展以至損害投資者利益;公會只贊成公佈季與季之間的重大轉變資訊。
談及中港兩地會計準則的差異,他表示,國內主要在關連交易和資產減值兩大議題上,與香港所採用的國際會計準則有差異;他認為,國內由過往全部為國營企業,逐步轉向市場化,有很長的過程,在這特殊國情下,強制國內按國際會計準則披露關連交易,並不合理,香港會計師公會已就此向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作出反映。至於資產減值,國內認為已作出的資產撇賬,不應再作回撥,這方面與國際慣例仍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