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退休的邱太去年出售澳洲物業,套現300萬元,希望透過投資股票或基金,4年後賺取100萬元,送女兒留學,但近月環球市況波動,她未敢貿然入市。為保障家人,她購買了4份保險,每年負擔沉重。理財專家教路,可投資不同市場的基金,分散風險;另隨着子女長大,可取消部份保險,減省開支。 記者:余美玉 攝影:程志遠
去年初,邱太將持有多年的澳洲物業出售,套現300萬元,她帶點無奈說:「層樓放得太早唔合時,去年9、10月,澳元係咁升,如果嗰時先賣,賺得仲多,不過世事冇得講。」
邱太表示:「原本諗住將啲錢買股票,見個市升得咁急,又唔敢買;但家陣咁跌法,又怕未係時候,驚越買越見底,所以筆錢都仲擺喺銀行。」現時銀行利息低,邱太希望善用手頭資金,4年後有100萬元回報,作為女兒留學費用。
邱太原本持有兩份儲蓄壽險及1份純人壽保險,保障額合共約155萬元;去年12月,她再添購一份65萬元保額的「無憂歲月」壽險,每年保費3.8萬元,為期8年,65歲時預計取回47.7萬元。邱太話:「家陣都有啲後悔,好似唔係咁有用,唔知好唔好再供落去,每年4份保險費用要成6.6萬蚊,搞到入不敷支。」
個案
個案:邱太
年齡:47歲
職業:已退休
家庭:丈夫,一子一女
收入:每月物業收租5000元,及丈夫給予的2000元零用錢
資產:300萬元現金,兩個已供滿的物業,分別自住及出租
症狀:支付多份保險年費,扣除日常生活使費,面對收支不平衡
目標:希望善用300萬元投資,4年內獲利100萬元,留待女兒外地升學及退休之用
基金建議
4年增值56%可達標
將180萬元投資8隻基金,包括債券、環球股票及新興市場股票,藉不同工具及市場,分散風險,爭取高回報。
過去10年,8隻基金的每年平均回報率有11.7%,按此計算,4年後投資複式回報達56%,剛好達到邱太的100萬元回報目標;如再滾存多1年,回報更可增加至133萬元(表1)。
霸菱精選收益及鄧普頓環球總收益基金,兩者都以投資債券為主,均屬低風險,過去1年的回報率,分別有10.4%及14.6%(表2),派息穩定,建議分別投資18萬元及27萬元。
新興市場表現亮麗
霸菱傾亞均衡基金及天達環球策略基金,則屬中風險,雖然後者過去3個月錄得17.9%跌幅;但過去3年表現,回報率達18.6%,相信將來可以收復失地,建議各投資27萬元。
摩根富林明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主要投資巴西、南韓、俄羅斯及土耳其等新興市場,透過投資多個市場降低風險,去年表現不俗,升幅達22%。
至於首域中國增長基金,以投資中國股票為主,過去3個月下跌22.7%,但1年的累積升幅仍達四成,是8隻基金中表現最好,建議各投資18萬元。另外,台股今年有機會追落後,建議可小注9萬元投資富達台灣基金。
組合中有一隻期貨及期權基金ManAHLDiversifiedFuture,佔基金投資額20%,主要用作對冲股票及債券基金的風險,令整個投資組合更全面。
外幣定存
30萬買澳元賺高息
邱太有意將女兒送到澳洲升讀大學,可考慮做澳元定期存款。現時澳元息率較港元吸引很多,以3個月定期存款為例,澳元定存息率介乎5.3至6.78厘(表3),較一般港元定存高出超過4厘。建議將30萬元轉作澳元定存,3個月存期,可收取最高達5085元利息。
投資外幣既可收取高息,亦有機會捕捉貨幣升值的潛力;即使滙價下跌,邱太亦可視為日後女兒升學的生活費,毋須太擔心滙率升跌,可謂一舉兩得。
股票建議
吼估值低實力藍籌
受外圍市況拖累,近3、4個月,港股出現大幅調整,恒指由去年10月底近32000點歷史高位,急跌至今下挫超過兩成五,不少藍籌股都累積相當跌幅,價股已下跌至吸引水平。尹嘉怡建議撥60萬元吸納有實力的藍籌股,作中、長線持有,同時亦可收取不俗的股息回報,藍籌股的派息率,較港元存款息率更高(表4)。
保險建議
退休人士壽險作用細
尹嘉怡建議邱太,取消於去年購買、保額65萬元的「無憂歲月」壽險,因為邱太多年前購買的兩份儲蓄壽險,合共提供115.8萬元保額,足夠保障家人。
再者,新購的保險,並非以投資儲蓄為目標,65歲時預計能取回47.7萬元的非保證回報,並不吸引。
建議一:結束「無憂歲月」壽險後,可將每年3.8萬元供款,轉買投資儲蓄計劃,如「蘇黎世豐盛人生」,博更高回報,以每年5厘回報計,65歲時預測回報達65.9萬元,較前者高出18萬元,足以補償斷供損失。
編按:要注意,首年中止此計劃,不能取回任何戶口價值。
建議二:若希望保留保障額,可將3.8萬元保費,一拆為二,其中3.4萬元投資「蘇黎世豐盛人生」,以每年5厘回報計,65歲時預計取回49.5萬元金額。餘下的4000元,可購買全美人壽的30年期純人壽,保障額增加至78萬元;年繳保費4013元,買一份18萬元保額的危疾保險,更能切合個人需要(表5)。
醫療保障不可少
此外,邱太並非家中經濟支柱,丈夫為公務員、兒子亦已出身,只有女兒尚在求學,事實上,人壽保險對她的實際作用不大;反而應注意醫療保障,隨着年紀越來越大,患病的機會越高,建議將保費轉買一份女性醫療保險。
專家
INGFinancialPlanning高級副總裁尹嘉怡表示,邱太已退休,每年收入只有8.4萬元,卻要應付包括保險費及日常生活費等10.6萬元開支,赤字達2.2萬元,既然無法增加收入,只能從節省開支着手,達到收支平衡,或透過投資補貼不足。
現時邱太手頭資金有300萬元,建議將其中180萬元一筆過投資基金,料4年後能滾存100萬元,作女兒出國留學所用。
另外,再將60萬元及30萬元,分別投資股票及外幣;餘下的30萬元則預留作應急錢,以便不時之需,達到多元化投資組合。
邱太買了4份壽險,包括3份儲蓄及1份純人壽,每年保費合共6.6萬元。由於保障範圍多重複,隨着子女長大,可考慮取消沒有儲蓄成份的保險,減少保費支出,改善「財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