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照風波小事化大,由於警方高調抓捕,疑犯發放的一張藝人自拍「作品」,只被淫審處裁定為第二類不雅物品,卻無端羈押,原判八星期,農曆新年蒙受江洋大盜殺人放火才配享有的牢獄之災。
藝人拍淫照,是幼稚的自戀行為。其中到底出了甚麼波折,為何有上千張全球發放,是另一個問題。警方以泰山壓頂之勢「執法」過頭,還言多必失,指嫌犯是「窮人」,因此可判定有發放淫照勒索的意圖。對照十年來特區政府自胡仙案起「貧富有別定親疏」的多宗起訴。警方雖辯稱執法沒有選擇性,恐怕已經難服眾。
中國政府時時要求特區政府要「集中搞經濟」,但特區政府的執法者卻偏偏要火上澆油,觸怒了萬千網民。香港普選前景遙遠,民意的要求沒有出路,標榜民主的政黨疲勞而老化,新的形勢,新的課題,香港網民連結成為一個聲勢浩大的「虛擬泛民主派」,事件中的「奇拿」,迅速崛起為這個網絡泛民主派的「精神領袖」,來無蹤去無影。網民的言論相當成熟,警方的反應很被動。警務處高官不斷辯解,最後因照片未被評為淫褻,律政司向法庭申請撤銷控罪,淫照風波,至目前為止,網民的識見大致都很成熟,反而是執法者和司法機關驚惶失措,一時生怕得罪演藝界和「名人」,一時又畏於網民聲討的壓力而改變初衷,處處顯現了「行政主導」隨波逐流的散渙感。
淫照風波早已超越了一干男女藝人情慾網的八卦肥皂劇,形成深切的社會危機。是誰處理不當、執法過火,令事情升級?這一次可不要賴「推波助瀾」的傳媒──傳媒只是第二手的報道者,傳媒大幅刊登的裸淫圖片。全部遵守法例,敏感部位以大幅漆黑面積遮蓋,而且都是二手資訊。事發後有學者和教育工作者聲稱「壞事變好事」,認為淫照風波有助全港青少年革新性教育,重認倫理,既是如此,則傳媒豈不成為推動重新認識道德倫理的大功臣?
淫照風波是香港開埠以來一場新型的社會危機,整個社會都捲了進去。當初自拍宣淫的男藝人,一度是「罪魁禍首」,就是沒想到警方和司法機構的反應卻一樣不成熟,迅速轉移了焦點。警方高層頻頻失言,開口一句「窮人」,閉口一句「他沒有錢」,觸動了貧富懸殊的至痛。窮不一定有犯罪動機,中國有一句老話:「時窮節乃見」,警方的連串邏輯思維的謬誤,硬生生把一個「奇拿」捧為網絡英雄,不禁令人嘆息。
香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證實也幼稚不堪。崇拜藝人明星,不是不可以,但藝人明星必須有超越凡俗的特質。麥當娜是大明星,但歌藝不凡,舞功超卓,舉手投足的嗓門功架,都是多年苦練而成。湯告魯斯也是大明星,但勤奮上進,為了拍好一齣《最後武士》,用八個月閉關,苦練日本劍道。尊尼狄普也是藝人,演技幻開千面,不但角色的臉譜出幽入冥,最近擔演的音樂劇情戲《魔街理髮師》,不用幕後配音,完全自唱。這一切都是影藝人片酬千萬、成為全球偶像的正當理由,他們除了姣好俊俏的臉孔,還有內涵和修養。
以當今的亂世,要求青少年以甚麼愛因斯坦和莫扎特為偶像,殊不現實,但即使迷戀演藝偶像,至少麥當娜和尊尼狄普還比較高級。甚麼質素的社會,有那一級數的藝人偶像,中國大陸的明星即使不是中央戲劇或影視學院萬中挑一的人才,也是有點書卷氣的精英。
因此,香港演藝人的淫照在大陸流傳,中國當局並不禁制,而是任由流傳,令大陸民間對香港演藝人的「道德真面目」有所見識,鞏固了文化產業的保護主義。既是自毀長城,則未來幾年,香港演藝界在中國大陸重建形象,恐怕阻力重重。淫照風波,說是「香港人的悲哀」,太過濫情了,身為香港人,到了這個地步,已經哭之笑之,沒有甚麼好悲哀的,只是演藝界的悲哀、警務當局的悲哀、司法機構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