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變 - 林夕

書 變 - 林夕

黃霑《家變》歌詞道:「變幻原是永恆」。
博益結業,再一次帶來讀書風氣低落的慨嘆。曾經以博益袋裝書做精神食糧的一代慨嘆過後,其實該認清現實後審慎樂觀。有存在價值,或有實質需求的東西,原是永恆,變幻的,是它存在及被使用的形式。
變的是很多人獲取資訊搜尋知識的途徑,已從上圖書館找資料時代變成上網按搜索器。省時,等於另一種珍惜生命的方法,有時無需要執着於懷書香的舊。互聯網方興時,只為屏幕這平台對活動的影像比平面的圖片更有利,很多人便預言文字已死,誰想到YouTube崛起外,博客也成風,把從前作者名人化的傳統解放,誰也可以有機會發表文字,非專業作者也有可能寫得多而提升了文字的掌握能力。名人日記與平民日誌得到了平等發放的機會,名人傳記,因為一個名字,尚有粉飾嫌疑,私房部落格,更有邊緣趣味更真實。
變的是書的定義得重新檢定。討論區內關於一個話題的不同意見大全,算不算一本集體創作的面面觀?傳統讀書除了求知識外還包括從知識提煉出智慧。危險的是網上把書的概念化整為零散,想了解中國歷代發展,在wikipedia看到的是資料,是很方便,但誤把知得多快省等同知得透,不能分清一本有價值的書該是作者從一堆資料中有系統地寫出智慧,那只能寄望如黃仁宇的大作像《萬曆十五年》《大歷史不會萎縮》也有網上電子版,不致知智不分。可惜的是電子書還未算普及,否則更環保,更省地方,更利上了年紀的老花眼睛。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