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改寫原始生態

青藏鐵路改寫原始生態

青藏鐵路是指從青海西寧市至西藏拉薩市的鐵路,全長1,956公里,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早於1984年已建成通車,格爾木至拉薩段則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車,總投資達330億元,穿越5,000米高的青藏高原,因而被稱為「天路」,而其建成營運亦被視為世界奇迹,但青藏鐵路從開建即充滿爭議。

鐵路結構出現問題

青藏鐵路的爭議主要涉及環保和生態問題。外界擔心鐵路會給在寂靜中存在億萬年的青藏高原的原始生態造成破壞;沿線會成為火車垃圾的傾洩地,從而令青藏高原陷於污染。另外,鐵路建在海拔四五千米高原,地質複雜,人類建鐵路經驗不足,是否安全也存疑。也有反對者認為,鐵路建成後,漢人大量湧入西藏,令西藏文化遭漢化侵蝕。
中國鐵道部在鐵路落成不久,曾首度承認,青藏鐵路出現了四大隱患:包括凍土區個別地段出現路基下沉、開裂;一些混凝土結構物、橋樑現表面裂紋;部份區段沙害比預想嚴重,甚至對鐵路安全造成傷害,出乎意料,以及西藏氂牛上道,危及客車安全等。
而青藏鐵路的建設亦引起鄰國的關注。尼泊爾對其建成表歡迎,認為可縮短兩國物品運輸所需時間,甚至要求中方將鐵路延伸到該國邊界;與中國有邊界糾紛的印度,則對青藏鐵路表示憂慮,認為中國會就此加強在西藏的軍力。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