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文中學」的人多了,能考上大學的人,卻少了;聽說,還少了好多。似乎是:中文誤人。是這樣麼?
我不會英文,也不打算學會英文,但敬佩中英文好,而且,頭腦也好的人;中英文好,但頭腦不好,是廢人,是壞人,是賤人。
不說中國人多,世上,用中文的人,可能也最多。大家有沒有想過:英美人,會因為用英文教學,導致能上大學的人銳減?或者,會不會有一個英國人,在英國,在電視上嘲笑同胞:「中文的『知』(zhi)和『資』(zi),是兩回事,你們怎麼老分不清楚?」
月前,一個雜種人,卻在鏡頭前,教導香港人:「發音要準,要搞清楚英文的『W』和『V』!」看着暗笑:好在不是漢人,如果是,恐怕就是個「爭上城頭罵漢人」的「漢人」。
要學好一種語文,幾乎是一輩子的事。我固執,有成見,一向認為:在自己國家,連母語也用得蹩腳的人,用外語唬人,最彆扭。
多虧港警庇護偽人,上大陸網,看非禮之圖,才喜見國內人的中文,精而且妙,不是港式「中中」或者「英中」揑出來的軟泥。
在「留園」討論區,我搜到這幾句:「阿嬌三點露頭,四點露兩點,五點露三點,六點露四點。」露了頭,也露了點的阿嬌,開腔剖白,可惜,中文不好,一口「天真」滿嘴「傻」,網民,馬上指正:「『很天真,很傻,現在長大了。』意思是:原來很粉,很嫩,現在長黑了。」「二十年後,紅杏出牆被捉姦,老公大罵:你怎麼能背着我『天真』呢!」「警局裏,一群小妓蹲在地上,讓人訓話:你們這麼小,就出來賣『傻』!」偽人失貞,常人樂見;但用字失當,除了失分,還會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
元宵節近,網民早擬了燈謎,謎面「冠希品鮑」,射一個衞生棉品牌。大家知道了?對,當然是「嬌爽」。
冠希品鮑,品得再賣力,不能讓一個品牌竄紅;但「冠希品鮑」這四個字,可以。這是中文的力量。請吃裏扒外,輕中重英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