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除傳統空氣清新劑外,現時市面上有多款「甲醛消除劑」發售,標榜可以消除家具、木板等釋出的甲醛和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辟除刺鼻味道。不過,消委會指出,該種噴霧式清新劑的效用不大,其中一款消除劑更含液化石油氣(LPG),若在密閉式空間使用,燃點香煙已可引起爆炸及火警,現已將該產品資料轉交機電工程署跟進是否違例。
無法徹底清除甲醛
消委會早前調查市面上的噴霧式甲醛消除劑,發現數款產品均欠缺成份說明標籤,並聲稱可於10分鐘內消除甲醛、VOC濃度和消毒等,辟去傢俬或裝修後釋出的刺激性氣味。消委會表示,現時仍未有方法可在短時間內徹底清除環境和物件上的甲醛,呼籲消費者不應輕信其所述的神奇功效。
其中一款甲醛消除劑含有LPG,標籤上建議「一次性將產品用完」及標榜「加大用量效果更佳」。消委會指出,「一次性」用完該含LPG易燃產品並不安全,若在密閉式空間使用,令易燃氣體存積更易引起爆炸火警,而且釋出的化合物更可能致癌危害健康。據悉,該產品於深圳生產,供應商已暫停出售。
清新劑會污染空氣
由於產品屬含石油氣的壓縮氣罐產品,故消委會已將產品資料交由機電工程署跟進,查證是否違反《氣體安全條例》,沒有標明產品的正確用法及危險性。
中大化學系教授曹宏威指出,清新劑一類的產品都含有VOC,由它們清除空氣中的甲醛其實就似「以毒攻毒」,當中的成份又大都易燃,其實很危險。他建議市民若真的想辟除臭味,應保持空氣流通或以抽風機抽走氣味。
消委會指出,市面大部份噴霧式清新劑都含有LPG作推進劑,而LPG則含有VOC,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故消費者應盡量減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