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排災難凍死200噸魚

魚排災難凍死200噸魚

【本報訊】持續寒冷天氣令本港魚排凍死魚事件越鬧越大,大嶼山十塱養魚區過去三周約有200噸中價魚死亡,損失3,000萬元,死魚擠滿魚排瀰漫一片腐臭味。養魚戶以「災難」形容事件,直言:「紅潮都冇咁大件事,擔心無法東山再起!」

養魚戶稱血本無歸

立法會漁農界議員黃容根昨帶領傳媒到十塱養殖區視察災情,他指十塱養殖區共有80個魚戶,超過200個魚排,養魚量逾600噸,主要是飼養懵仔魚、紅鮪等中價魚。他指漁護署明天接受申請的援助基金金額只有數千元,根本對受害魚戶無補於事,希望當局增加撥款。
現場所見,一艘漁護署船隻正在協助魚戶打撈死魚屍體,部份魚屍更已腐爛發白冒出陣陣臭味,其他排則有魚戶與時間競賽,忙着將浮在水面、垂死海魚撈起送交魚檔出售。
其中一名有30多年經驗養魚戶鄭少華直言,寒冷天氣令他損失至少500萬元,血本無歸。現時他與兄弟數人在十塱經營5個魚排,面積逾2,000平方呎,以其中一個養有30噸懵仔魚的魚排為例,他在農曆年廿六已發現低溫持續,勢色不對,連忙撈起一半海魚,以每斤5元賤價出售,可是其後寒流持續,魚排內其他海魚亦告凍死。他指出,養魚戶經歷風浪不少,7年前一次持續一星期低溫天氣及紅潮事件亦能捱過,但今年的低溫天氣歷時三周,對養魚戶簡直是一場災難。他續稱,部份凍死養魚屍沉水底,至日前才浮出水面,養魚戶看到魚排密佈死魚才知事態嚴重,但已欲救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