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債與息:美息未反映經濟需要 - 潘國光

淺談債與息:美息未反映經濟需要 - 潘國光

美國次按引發的信貸緊張,滾雪球效應一路蔓延到企業信貸、消費者貸款(信用卡)層面。債券保險商亦受到牽連被調低投資評級,股神畢菲特透過巴郡動用8000億美元為美國債保商旗下的市政府債券提供再保險。雖然其所願承擔的債券只是針對較為優質的部份,並不包括次按相關債券,對信貸市場緊縮的問題並無實質效益,但由於現時市場仍嚴重缺乏信心,所以該舉動起碼可暫時穩定信貸市場之信心,但是以次按資產作抵押的債券價格繼續尋底,評級機構對相關投資產品的評級可以一夜由「AAA」降至「CCC」;美、歐市場上,信用違約掉期(CreditDefaultSwap)的價差居高不下,反映市場認為信貸違約風險仍維持高水平。
上周末東京舉行的G7會議,對市場所有結構性金融產品的虧損的預估總值達到4000億美元,當中投資銀行為相關投資所作出的撥備及資產減值亦已接近1500億美元。信貸緊張對金融體系的影響亦不限於美國,其餘七大工業國,包括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及日本之財金官員均表示全球經濟下滑的風險已經升溫。
股市波動,投資者避險情緒增加,資金湧入較安全的美國國債。而美國大幅減息及歐洲減息憧憬對短債市場影響最直接,短年期美、歐國債的孳息跌勢最急。較短年期國債之孳息率本應反映利率預期,但美國經濟數據如非製造業指數及就業報告等,均顯示次按危機已擴散到經濟層面,美國短年期國債孳息已轉為反映市場對經濟的預期及對聯儲局的信心,更可以說是某程度主導了利率的走勢。

年中前料再減0.75厘

美聯儲局自去年9月起已積極減息2.25厘,降至3厘水平,而期間美國短債孳息的滑落幅度一直領先。以美國2年期國債孳息率為例,從去年年中5厘水平急跌至2厘以下,遠低於現時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的3厘。而背後原因正是市場普遍認為聯儲局主席伯南克領導下的聯儲局後知後覺,錯過了最佳救市時機而導致效果不彰。現時利率期貨顯示年中時美國有極大機會減息至2.25厘或以下,以現時的孳息水平計其實亦已超額反映。英國官方利率自5.75厘見頂後減幅只有半厘,仍有減息空間,但短債市場亦已預早作出反映;至於歐元區雖然仍未開始減息,但短息亦開始反映減息預期,2年期德國國債早前錄得自2001年911以來最大升幅,孳息率下跌至3.2厘,亦遠低於官方利率的4厘。

歐元區債價走勢較佳

自去年底股市調整以來,無論持有美國長、短國債、擁有高評級的各地政府債券,以及具有抗通脹特性的國庫債(TIPS),其升幅均比高息企業債明顯為佳。平均投資評級較低之高息企業債券,息差自去年低位擴闊500點子以上,因此表現未如理想。展望今年債市走勢,已發展市場的政府債券仍是資金避難的首選,但投資者要留意不少已發展市場的國債已超額反映減息預期,但整體而言仍是選擇一些未開始減息但加息接近完結的地區為佳,如之前提及的歐元區,債價走勢仍較佳。財政穩健的發展中國家因坐擁龐大儲備,流動性未受影響,投資評級亦較大機會得到重估,加上有滙率升值支持,其發債具有較大升值潛力。此外,市場上某些對冲基金經理看準高息債價仍未見底,因而運用長/短倉策略,沽空企業債券或買下已跌至合理水平之危難債務(distresseddebt),回報達到雙位數字。另外如環球宏觀、事件導向等對冲基金策略因不受信貸息差擴闊所影響,而仍能於信貸緊縮情況下獲利。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