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 - 塵翎

兒童讀物 - 塵翎

都不記得小時候讀書的情況了,人的記憶不可靠,所以不會老覺得過去的時光一定比現在更美好。但看見還在讀小學的外甥的功課,仍是很驚訝:才幾歲的人兒,忙碌學着一些他們在日常生活裏根本碰觸不到的複雜英文單字,比如某某塑膠材料的專有名詞,MyGod,就算是成人也沒幾個有興趣知道,至於那些方程式……有需要那麼早懂得嗎?
本地兒童教育(精英版),總是很着重訓練智力,當孩子的心靈複雜程度還遠遠追不上他們強習的知識高度,在他們小小的世界,就以為眼前這些便是人生的全部功課,一兩次默書不及格就認定前途完蛋。他們還不知道,這些課堂裏的挫折,長大之後回憶起來只會剩下隱隱約約的聲音和人面,而不是那些能力測驗的具體內容。
在歐洲生活的一段日子,留意出版資訊時,也愛看兒童讀物,常有意外驚喜。這些讀物選擇的題材,多着重理解和感受世界的能力,並不迴避現實與日常生活,目的是訓練孩子的心靈而不是腦筋。像看過一本講原爆歷史的,對象是十一、二歲的法文讀者,日本場景,配以詩意而淒美的插圖,說的是記憶與遺忘的概念。這原是很抽象的,但是故事動聽而充滿人味,讀來不覺艱澀,有閱讀雜誌訪問了一些少年讀者,都說很受震動。
這令我想起謝立文創作的《屎撈人》本是有意思的佳作,卻給教育界批評講屎講屁會教壞細路而遭打壓,實在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