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染由惡菌引致的膿瘡隨時送命。近年社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本港急速蔓延,去年有173人染病,香港大學研究更發現,由此惡菌引致的膿瘡患者,三成為菲律賓人,病發率較港人高15倍,估計與個人衞生習慣有關,建議聘請外籍家庭傭工的本港僱主,給予傭工酒精搓手液,方便隨時消毒雙手。記者:梁洵瑜
金黃葡萄球菌可引致各類感染,因病菌威力越來越大而出現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除在醫院感染外,近年各地包括香港,其社區出現的抗藥惡菌極速擴散,患者主要特徵是身上長出膿瘡。
惡菌引致長膿瘡
港大醫學院與衞生防護中心合作研究,於06年11月至去年2月的冬季期間,收集6間醫院急症室求診個案,發現在241名生有膿瘡的求診人士當中,有12人感染的膿瘡是由社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引致,即社區中每20個膿瘡患者便有一人因惡菌所致,另有一宗抗藥惡菌導致皮膚感染。
負責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何栢良表示,在13名感染社區惡菌病人中,8人為香港華人,4人為菲律賓人士,一名斯里蘭卡人,其中菲律賓人比率高達三成,以人口計算感染率較港人高近15倍,即每10萬名菲律賓人就有30人在一年內感染,而在港華人病發率只有10萬分之1.3。
何栢良認為,少數族裔如菲律賓人士的病發率偏高,與個人衞生習慣及生活環境有關,部份病毒基因顯示,可能與少數族裔人士濫用抗生素有關,也有個案是來港後不久病發,估計在外地染病。以瑪麗醫院為例,「近期差唔多每個星期都有一個少數族裔嘅病人,惹到呢種惡菌入醫院」。
本港九成菲律賓人口均任職家傭,何栢良建議僱主多留意他們的健康狀況,給予傭工一支具消毒作用的搓手液,隨時消毒雙手。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羅軍典批評,衞生署沒有向僱主宣傳過這種疾病,「我哋都唔知呢種病係點,症狀係點,有無得預防」。衞生署稱已印備不同語言單張向少數族裔人士派發。
社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病發比率及高危行為
華人:1.3人(每10萬人每年病發人數)
菲律賓人:30人(每10萬人每年病發人數)
高危感染人士:少數族裔
高危地點:按摩院、公共更衣室
高危行為:挖鼻孔、不當處理傷口及共用個人物品
資料來源:何栢良副教授
小心惡習 挖鼻孔可致惡菌入肺
市民在寒冷天氣經常挖鼻孔,隨時會因此感染抗藥惡菌而致命。微生物專家警告寒冷天氣是感染社區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高危期,抗藥惡菌可經鼻腔等呼吸道入侵身體的重要器官,而挖鼻孔、不當處理傷口及共用個人物品是感染惡菌的三項高危行為,注意個人衞生,並經常消毒雙手可減低感染風險。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副教授何栢良指出,抗藥惡菌會潛藏在鼻腔內,帶菌者若有挖鼻孔的習慣,又不注意個人衞生,挖鼻孔後不洗手,便會將惡菌在社區散播。
冬季感染風險增
另外,由於惡菌也存在於環境之中,當手指沾染了惡菌後,再放入鼻孔內,惡菌便可經過鼻腔直接入肺,併發嚴重肺部感染。
何栢良警告尤其在冬季,呼吸系統的抵抗力較弱,容易受到細菌感染,若經常挖鼻孔惡菌入肺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市民挖鼻孔前後雙手一定要消毒。
市民感染抗藥惡菌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何栢良指惡菌可經由傷口或呼吸系統進入血液、肺部或腦等重要器官,本港曾有10多宗惡菌入血、入肺及上腦的嚴重個案,至今已有三人死亡。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