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動向:環保未過關 內企禁上市再融資

國策動向:環保未過關 內企禁上市再融資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每年平均保持在9%,去年更達11.4%,國際社會對中國取得高增長之餘,將出現嚴重環境污染極度關注,可幸中國政界高層兩年前已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在「十一.五」規劃內,提出可持續發展及一系列節能減排環保目標。環保局更將與中證監聯手,推出「綠色證券」,內地企業日後環保不過關,休想上市或再融資! 記者:龍婉嫻

事實上,自05年起,環保局對污染企業已掀起四輪「環保風暴」,並推出七項帶懲罰性的環保經濟政策,但正如環保局副局長潘岳前日承認,至今成果與預期目標距離尚遠,大棒效果不彰,環保局才想到出動胡蘿蔔,推出「綠色證券」。
去年9月,環保局宣佈推出名為綠色稅收、環境收費、綠色信貸、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綠色貿易和綠色保險,主要是透過罰款、提高收費及停審限批新項目上馬等懲罰手段。
07年1月,環保局便曾點名批評大唐、華能、華電及國電四大發電集團,要求他們關閉高污染的小發電機,否則不批准其新項目動工。7月又對海螺水泥(914)等八家公司開刀,叫停他們旗下未通過環評的在建項目,直至整改方案獲通過為止。大棒不但會對這些公司的股東造成損害,對管理層來說,也欠缺推行積極性。

四大電企 被要求停細機組

其實,環保在西方國家,早已是大棒與胡蘿蔔並舉,中國股票市場近年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見重要,隨着股權分置改革落實,過往非流通股份獲得流通權,加上越來越多大型國企上市,經過兩年牛市,內地1754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目前已達到30.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當於去年國內生產總值122.33%,較06年的42.4%及05年的17.7%大幅提高,可以說,中國政府實在沒有理由不加以好好利用。

三月兩會前 推綠色證券

潘岳指出,在三月兩會舉行前,環保局便聯同中證監等部門,發佈綠色證券新政,加入環保審核,不能過關者別期望再向股民伸手。
由於內地新股上市以至再融資仍大排長龍,相信這項新政策將大大鼓勵企業自發改善環保工作,問題在於集資後能否堅持執行,是否停留在表面文章,環保局以至中證監還需要多動腦筋,防止上市公司集資後「舊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