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楚成雙魚座,雙魚座出很多藝術家、夢想家,魚女永遠雙眼閃閃像公主、魚男到70歲都像男孩。
幾年前他帶《星願》和《東京攻略》去日本,沒人相信兩部戲同一個人拍,「後來他們跟我聊天,結論是,惟有romantic一字可解釋,他們說我seemslikeakid。」
一個佬還如何kid得起呢?以中產情懷起家的陳可辛拍戰爭片了、周星馳CJ7講父子情了、古惑仔劉偉強越拍越男人了,馬楚成新戲叫《花花型警》,「花花幾好聽,好似《麼麼茶》咁。」「你可以叫我做馬馬。」
馬馬有卡片派,設計有如一張菲林,左下角是公司名,叫做AmazingFilms,好普通呀呵?有中文㗎!好彩不是「奇異的片」,是「阿美成」,Amazing個成。訪問回程途上,我在巴士上噗一聲笑了出來。
記者:劉嘉蕙
攝影:譚盈傑
「下部戲得唔得呀?」
馬楚成很有熱力。
從十幾度的彌敦道轉入馬楚成辦公室,他吃着奶醬多熱咖啡,看到記者,推一堆糖果到我面前。開場白,「我有冇爭你錢呀?」梗係答有啦。「哎吔!」又推了5蚊給我。
訪問當天剛爆發淫照事件,他剛剛公幹回來,一張相沒看過,咬着多士跟大家嗡嗡嗡討論,忽然一臉苦惱,「吓,我下部戲預咗阿邊個喎!點算好呀?你覺得仲得唔得呀?」他84年入電影行,拍戲耐過我睇戲,身後電影獎一座座,下部戲得唔得,問我?!
親切是性格,也是他的方法。「我鍾意開心拍戲,享受拍戲的過程,好多演員同我拍戲都好開心。」
假如導演都有生涯規劃,一般是賺完獎金獎品後進軍荷李活,馬楚成說以上冇一項是他目標。
「好像有人鍾意飲威士忌,我鍾意花雕,香港拍戲好開心㗎,老闆給你一筆錢,你專心拍好佢,觀眾喜歡就得。美國有制度,跟監製談不來,佢唔畀你剪片,炒你魷都得!去荷李活要放棄好多自由,錢係多好多,但係帶唔到入棺材。」最後這句,他說時皺皺眉,像幼稚園老師教我「未洗手係唔可以食飯㗎」咁款。
男女通殺毋須掙扎
做導演,他有很多經典,《星願》及《生日快樂》冧死女觀眾,男觀眾嚮往《東京攻略》的瀟灑有型,他說自己雙魚座,「一條桂魚一條石斑!」雙重性格是天生的,在各種題材中游轉,不需掙扎,「我也有局限,我不能拍恐怖片,因我唔鍾意俾人嚇,所以唔可以嚇人,好公道!喜劇我自問也拍不來。但現在我有愛情片、動作片,同時有女仔喜歡的,又有男仔喜歡的,夫復何求!」
反轉港男中女
香港人的作風是,趁勢好時盡賺,拍續集拍到爛為止,馬楚成不抗拒商業,但怕無止境encore,「自己貪新鮮,觀眾都貪新鮮,你不停自我重複,壽命好短,要讓觀眾有期待,才能生存。」
所以不介意用新人,他當年大膽起用張栢芝任賢齊擔正《星願》,今次《花花型警》引入陳坤及鍾嘉欣。近年電影多採中港合作模式,主要演員名單需有三分一是內地演員,加上有叫座力的港產女演員買少見少,造就電影出現大量「港男中女」配,觀乎今年電影金像獎提名名單,土產花旦凋零正正是一個現象。馬楚成想扭一扭,開「中男港女」配。「如果大家受落,將來又可以多個人揀,好多巨星都是公仔箱出來的。做導演要發掘新人新題材,不能讓自己思想收窄。」
用陳坤擔正,馬楚成坦言兵行險着,港人慣看內地佳麗,但男主角都係睇番劉德華梁朝偉,「陳坤開頭也不敢接,但我覺得他亁淨斯文,可能是港人喜歡的類型。」
他拍戲着重溝通,新人不了解拍攝,他不介意由零至一逐樣解釋,「以前做攝影,見過有導演呢頭講『非常好』、嗰頭又叫『嚟多個』,點解啫?你要令演員明白呀!可能佢做唔到你要求,係因為佢有其他諗法呢?或者佢意見好啲呢?」
做導演令我長大
馬楚成喜歡保持開放,對演員如是,對自己也如是。
「我到𠵱家都搵緊自己個底係啲乜。成日轉題材,無非想多了解自己,咁樣人先會長大。」
很少聽見一個佬說成長,「因為我成日唔長大。」
「做導演最大得益,是看見自己成熟了。平日寫對白,會思考好多同人相處方法,原來講呢句人哋會hurt喎,望番現實生活,自然多一份體諒。譬如話,男人辛苦工作都係為女人,但女人成日怨男人陪自己少,點解唔學識體諒?點解連講句感動說話都慳番?早啲穿劇情咪早啲感動囉,人生如戲就係咁解。」
「有人問我,成日諗埋人哋點諗,咪好攰?係好攰㗎!但係見到人哋開心,我又開心。」
數吓馬楚成一個訪問講了幾多次開心,真係阿美成。
《花花型警》是有錢仔做警察的故事,浪漫雙魚又來了,「同小齊吹水吹出來的,話如果有錢,做警察最好,有人標參,自己畀二百萬救住佢先,越講越開心,就想拍。」余文樂正是那個有錢差人,坐直升機查案,用錢阻人自殺,結果被停職……
上映日期:2月28日
小檔案
84年入行,86年起擔任攝影指導,作品包括《最愛》、《愛在別鄉的日子》、《川島芳子》等,《甜蜜蜜》獲第16屆金像獎最佳攝影,《玻璃之城》獲金馬獎最佳攝影。98年執導處男作《幻影特攻》。
1999
《星願》
2000
《夏日的麼麼茶》
《東京攻略》
2001
《芭啦芭啦櫻之花》
《九龍冰室》
2003
《失憶𠝹女王》
2004
《飛鷹》
2005
《韓城攻略》
2007
《生日快樂》
《男才女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