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青少年性態度越趨開放,但在性教育不足下,未婚懷孕個案不斷增加,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會服務風信子行動的調查更發現,近五成曾墮胎受訪少女未婚懷孕多於一次,年齡最小只有13歲,更有兩名少女4度懷孕及墮胎,註冊社工表示,少女終止懷孕後身心受創,若得不到適當輔導紓緩情緒,容易在尋求心靈慰藉時重複懷孕。
兩人4次懷孕都墮胎
風信子行動於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訪問了51名24歲或以下曾終止懷孕的女性,結果發現,四成七受訪少女未婚懷孕多於一次,6人更曾經未婚懷孕4次或以上,其中兩人4次懷孕後結果都墮胎。五成四在兩年內會重複懷孕,年齡最小的只有13歲,更有4人於一年內再度懷孕。
手術前感害怕及無助
調查又發現,全部51名受訪者總共有92次懷孕經驗,當中80次選擇終止懷孕,但近四成半選擇在香港或內地進行非法人工流產,逾六成在手術前「感到害怕、無助、猶豫」。
風信子行動負責人吳惠敏表示,少女終止懷孕後除要面對手術後的併發症如盆腔炎及下體流血外,更會出現情緒上的困擾,一旦情感被壓抑,隨時會重墮未婚懷孕的困局中。
吳惠敏說:「手術後好多時所有人都認為件事已經過咗,但個女仔唔係咁諗,佢哋同BB分離嘅傷痛仲喺度,於是會再追求兩性間的親密感來彌補,當男朋友要求唔用避孕套時就唔識拒絕,保護自己嘅意識就會降低,於是會重複懷孕。」
助正確了解兩性關係
吳惠敏指出,重複懷孕情況越趨嚴重,調查發現未婚懷孕的高危時間是14至19歲、拍拖首半年內及來自單親家庭的少女,她建議應在此關鍵時期加強性教育預防工作及終止懷孕後的輔導,幫助少女重新建立自我形象和了解正確的兩性關係,減低未婚懷孕及重複懷孕的個案。
未婚或重複懷孕高危少女
‧14至19歲
‧拍拖半年內
‧來自單親家庭
‧男朋友要求不安全性行為
資料來源:風信子行動負責人吳惠敏
特稿:每日寫電郵給未出世胎兒
「好憎自己唔可以好似其他女仔咁生個BB出嚟,連鏡都唔想照,覺得冇咗最重要嘅下一代,唔知自己仲可以做咩。」22歲的阿詠(假名)墮胎後每日寫一封電郵予未能出世的胎兒,以抒發思念之情。她表示,最初想誕下嬰兒,但遭家人反對,衡量過經濟能力後,最終決定終止懷孕。手術後除出現盆腔炎,更患上焦慮症。
親眼看死胎常發噩夢
16歲已兩度未婚懷孕及墮胎的阿欣(假名)則在BB離去的日子大哭一場。她首次墮胎後受念珠菌感染,下體痕癢發炎,其後三個月後又再度懷孕及墮胎,由於終止懷孕時親眼看到死胎,導致經常發噩夢,最後更患上抑鬱症。
許多人認定未婚懷孕及墮胎少女不自愛,卻忽略了她們身心所受的創傷。明愛風信子行動負責人吳惠敏指,曾終止懷孕少女會因思念離世的胎兒及相信會有報應而出現抑鬱,她們會不斷聽到嬰兒喊聲及發噩夢,又為胎兒設靈位,身體則會出現不同的併發症,如盆腔炎、下體不斷流血,更有少女「屙出一蚊銀大的肉塊」。吳惠敏稱她們的自我形象較低,部份更會抗拒與男性交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