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邊放邊抓 北京又演人質騷 - 李平

盡論中國:邊放邊抓 北京又演人質騷 - 李平

今日是農曆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即相傳女媧造人的日子。古人相信,這一天若是晴天,則寓意「人民安、君臣和會」,若是陰雨天氣,則是災兆。這種天人感應的傳說能否應驗,大家可拭目以待,而春節前後的中國人權狀況,可謂陰晴不定。
一個星期之內,有三位在內地被囚禁的記者獲釋:先是被控「製造及傳播假消息」的《福州日報》記者李長青,服刑滿三年後獲釋;繼而是被控間諜罪的新加坡《海峽時報》資深記者程翔,在年廿九獲假釋返港;再有被控貪污罪的《南方都市報》前副主編兼總經理喻華峰,經兩度減刑後,在年初二刑滿獲釋。

放人向外國攞彩 抓人累積籌碼

好消息接二連三,中國言論的天空就此放晴嗎?其實,外界的期待,只是良好的願望。北京維權人士胡佳稍早前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正等候審訊。就在程翔獲釋的同一天,浙江作家呂耿松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囚四年。「無國界記者」在大年初一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中國目前大約有80名記者和互聯網使用者被監禁,中國並未履行因奧運而作出的新聞採訪自由承諾。
一邊釋放受到國際輿論關注的記者,一邊又肆無忌憚地拘捕、檢控另一批敢言作家、維權人士,北京當局在奧運會前夕上演的又是一齣人質騷。釋放三名記者,是為了向西方國家攞彩,減輕即將到北京觀賞奧運的歐美領導人所帶來的人權壓力。不排除在奧運開幕之前,北京還會釋放被囚禁時間較長的異見人士。
而拘捕、囚禁另一批「煽動顛覆」人士,則是為了再度累積籌碼。在奧運會後,北京還能釋放知名人士,就可作為繼續改善人權的例子。只是,當權者如此以公民作為外交人質,除了無恥,還有甚麼?中國的人日、國際社會的人權日(每年12月10日),對中國來說,還有甚麼意義?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