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金句:Ifyoudon'tlikethenews,gooutandmakesomeofyourown.
─WesNisker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鄰居是個大變態。每逢星期天早上九時,她會很有規律地拿出雞毛掃、皮帶、拖鞋之類的武器,狠狠地「教訓」或許答錯了一兩道三年級數學題的兒子。那邊廂小朋友呼天搶地,這邊廂我於睡床上抱頭痛哭。坦白說,對於每星期只有周日可以睡晚一點的人來說,這絕對是比起非洲甚麼種族屠殺更慘絕人寰的一幕。
如果早知鄰居的暴行,又或者,早知大廈鄰近堆填區、垃圾車逢深夜開入,傳來陣陣夜來香,思哲肯定不會租下現在的單位。但這些情況,如果睇樓的時間不對,當時沒碰上,租客或買家是不容易知道的。
長尾新聞不容小覷
這些沒多少人關注的資訊,不會在傳統媒體上出現,即使是地區性報章雜誌,也不可能經常報道。換句話說,地區新聞就是長尾,它不像陳冠希和雪災,廣泛的人並不會對其產生興趣。然而,對有切身關係的人,長尾新聞的價值卻非同小可,樓宇買賣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在外國,長尾地區新聞又叫Hyperlocal,其覆蓋範圍,以鄰舍、街道、地區作單位,Hyperlocal新聞的消息來自普通市民,因而又有CitizenJournalism之名。Hyperlocal很難登上傳統媒體的大雅之堂。然而,在西方的新媒體發展Hyperlocal卻成為其中一個主要焦點。
結合社群2.0力量
去年,美國德州一個Hyperlocal網站《NeighborsGo》,其中一則關於婚禮蛋糕平平無奇的報道,就因為瀏覽量高,結果被CNN轉載到國際新聞去也。
最近,就連Google也要成為這個Hype的其中一員,宣佈在GoogleNews加插LocalizedNews的新功能。基本上,只是平面單向的HyperlocalNews,若再注入社群的2.0力量,將合適的資訊傳送給合適的人,那將是一個比Facebook更漂亮模式。
案內人隨筆網: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