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益結業 - 左丁山

博益結業 - 左丁山

博益出版社停業,已有大量報導及批評。皮蛋L第一時間聽到消息後,即刻打電話嚟話有冇辦法搵到話事人,可能有人有興趣買喎。不過眨吓眼過咗十幾日,再無消息,相信皮蛋L之「買家」諗過度過,已經打退堂鼓矣。
博益買唔買得過,左丁山未見過任何數字,唔敢講。喺香港做出版係艱難事業,人所皆知,香港市場細小,讀書人少,買書人更少,能賣座嘅作者更加罕有,獨立出版社實在十分難做,與其長期虧損,不如遣散員工結業。呢層道理,個個都明白、諒解。
但最令人失望兼痛惜者,就係博益話明存貨在結業後,將會全部銷毀,版權亦不歸還給原來作者。大家聽到呢段消息嘅反應就係:有冇搞錯呀?一啲暢銷書如倪匡嘅「衞斯理」科幻小說、黃霑嘅「不文霑」、何文匯嘅「人鬼神」,還有不少日本推理小說中譯本,以後勢將成為絕版書,漸漸湮沒無聞,連原作者都唔可以出版,你話幾絕情呢。按道理,在商言商,以博益二十六年多嘅歷史,積存大量titles,如皮蛋L所言:佢個archive都有個價值嘅啫,何不在結業前,將所有藏書版權公開拍賣,搵番一筆剩餘價值?或者博益後台雄厚,唔志在,咁都將版權送還原作者,等人哋另外搵出版社出版吖。
博益如此所為,實在高深莫測,我哋凡夫俗子不易明白。反而博益揀在農曆新年前數星期宣佈結業,左丁山就唔覺得奇怪。記得一九九五年一月初《華僑日報》大股東(郭家與《南華早報》)準備將《華僑》結業之時,亦在農曆新年前,搞到班夥計甚為傷感。諗起嚟,《華僑日報》有成七十年嘅歷史,數十年前舊報紙新聞甚有歷史價值,假如善於運用,當然有商業價值,有香港社會歷史價值。可惜《華僑》結束後,就完全冇人理會呢回事,想落都幾心痛。憶及博益黃金年代,黃子程、關永圻,好似仲有梁業昌呢三位中大新亞師兄弟為博益賣命,貢獻甚大,而今黃子程博士已自理工大學退休,回首前塵,想必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