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見傳媒「又」訪問那位九歲入讀大學的神童沈小朋友,都有點厭煩。當然這種感覺是雙向互動的──因為被訪者表現得比觀眾還厭煩。
在父親侃侃而談時,身為主角的沈小朋友,總是在旁眈天望地,擠眉弄眼,次次都張大嘴巴打呵欠,欠點基本禮貌。回答時語氣極不耐煩,不時背轉身,欲離場。
如果當事人根本不樂意接受訪問,何必強人所難?就讓他過自己的生活也罷。傳媒多番追捧展示大特寫,以為這才叫「型」?真是一場誤會。
世上聰穎勤奮的小朋友很多,窮困少年亦表現得懂事、誠懇。看二月十日《鏗鏘集》中的星龍,不卑不亢,力爭上游,就叫人感動。
我們情願這樣溫馨採訪,多過雙方厭煩的報道。
還有惹嫌的「藝人淫照風波」,超過兩星期了,由最初的疑惑到今日的多姿,沒完沒了。本來這些關上門之秘戲,一個願打一個願捱。位位甘心提供性服務,與普羅大眾何干?傳媒筆下的「着草賤男」毫無承擔,發放淫照的元凶又難以追緝,只有無辜市民,被逼天天面對,家中有小孩的父母親最頭痛了。
論精神上心靈上和範圍廣大的「殺傷力」,因果報應一定極重。天有眼,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