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骼之道:外傷致長短腳越來越多

健骼之道:外傷致長短腳越來越多

長短腳的主要成因可分為三大類:先天、外傷或神經肌肉問題。過往長短腳多由神經肌肉問題形成,但近年因先天或外傷導致的長短腳問題則變得越來越普遍。
先天方面,有些人可能先天一邊下肢的骨頭比較短,例如小腿或大腿比較短;也可能由於半身肥大症造成長短腳問題。另外,有些人先天缺乏某部份骨頭也會導致長短腳,這可能與母親在懷孕期間服食藥物有關;至於因先天髖關節脫臼而造成下肢表面比較短,若及早在初生時發覺及進行治療,便可避免成長後出現後遺症。
由外傷所造成的長短腳,最常見於下肢骨折的傷患,下肢骨折後,倘若傷患處未能接駁理想,可因此造成長短腳。

幼童宜先用腳跟托

此外如骨折處為脛骨、股骨或盆骨等部位,傷口經癒合後,骨頭可因長度減少而導致長短腳。小孩受傷時,若傷及大腿上端或下端的生長板,可令骨頭不能再生,造成雙腳不對稱、彎曲等問題。再者,部份小孩於骨折接駁妥當後,由於骨頭於刺激下過度增生,也可造成長短腳問題。
治療方面,可選擇使用外置鞋墊輔助或透過手術改善問題。若患者是幼童,雙腿只有二、三厘米的差距,由於他們仍於發育中,未能確定長短腳的最終差距,故可選用腳跟托的方法暫時改善長短腳。同時,腳跟托在治療初期較為方便,只需以合適厚度的腳跟托平衡長度不一的下肢便可。
若選擇接受手術,需先考慮患者的年齡、長短腳差距和骨骼生長情況,而決定採用不同的手術方案,方法包括生長板固定術、縮短術和骨骼延長術。若懷疑自己有長短腳問題,可先找專科醫生診斷,再決定治療方法。

撰文: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