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內地人對生活的要求提高,海關發現,近年至少有10個由內地人操控的活躍走私集團,由本港走私高科技產品往內地,並且一手包辦貨品供應、包裝,以至跨境物流走私。海關成立反走私策略行動組,加強情報及執法,希望將走私集團連根拔起。 記者:謝明明
海關情報科高級監督方大維接受訪問時指出,走私集團以往由本港走私雪櫃、電視機等基本電器用品為主,但隨着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內地居民對高科技產品如手提電話、電腦記憶卡、數碼攝錄機及i-Pod等需求甚大,而內地關稅又較高,有關產品在內地售價較本港昂貴,造成走私市場。
私煙紅油漸式微
他稱,走私高科技產品利潤豐厚,「呢啲產品體積細小,容易收藏,可一次過走私大批貨物,走私集團每日利潤過千萬元。」加上由內地走私香煙及紅油日漸式微,走私集團看準「商機」,轉由香港走私高科技產品往內地。
海關發現,有關走私集團無論組織性及走私方法等都明顯改變。方大維表示,這些集團日趨組織化及系統化,分工仔細,「佢哋由貨品供應源頭,以至貨品拆件包裝、跨境物流走私至內地接貨,都安排妥當。」
他指出,高科技產品體積細小,易於收藏,走私集團由以往用貨櫃車或貨車,改用私家車或快艇走私,又或聘用水貨客以「螞蟻搬家」方法逐少逐少運送,靈活調配。
為逃避海關追查,走私集團的內地主腦首先會在本港成立一間貿易公司,然後在港招兵買馬,招聘港人或內地黑工走私貨品,「佢哋經過多重關卡,在內地以電話遙控,最下線負責走私嘅人未必知道邊個係幕後主腦,增加執法困難。」
海關專組緝大鱷
有見及此,海關去年10月成立反走私策略行動組,由海關情報科主導,搜集走私集團的情報,再配合海上行動課及反走私特遣隊在前線堵截。方稱:「我哋以情報為主,一步一步摸上主腦,唔係只係捉魚蝦蟹嘅下線人物。」截至去年底,該組成功偵破5宗走私案,拘捕27人及撿獲近4,000萬元走私貨品。
中港兩地走私案數字
案件數目
2007年:172宗 2006年:191宗 增減幅度:-9.9%
被捕人數
2007年:350人 2006年:380人 增減幅度:-7.9%
撿獲物品
2007年:4.35億元 2006年:2.64億元 增減幅度:+64.8%
資料來源:香港海關
特稿:海關追截走私快艇搵命博
專責打擊海上走私活動的海關港口及海域科海域行動課監督陳志洪指出,海上走私以快艇為主,經常轉換路線及廣佈線眼「睇水」,有時又會用漁船,需要時海關會出動潛水隊調查船底有否暗格收藏走私貨品,與走私集團鬥智鬥力。
每次動員半百人
目前海關擁有5艘大船和4艘快艇,200名人員專責打擊海上走私,每次打擊走私活動需動用50至60人。由於快艇速度快,可在任何海邊上落貨,成為近年走私集團主要運輸工具之一,「佢哋每次會一次過開多隻快艇,一旦發現海關追捕,佢哋就會亡命逃走,非常危險,我哋會用夾攻等技術阻截。」
香港的走私黑點由東面的西貢,以至西面的屯門、流浮山及大嶼山等。另一執法困難是拘捕時間要準確,陳解釋:「由於呢啲貨喺香港唔係犯法,我哋要等到隻快艇接近邊境,先至可以採取行動,證明係有意圖偷運呢啲貨品到內地,同一時間,又要派人喺陸路拘捕同黨,務求一網成擒。」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