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搶救急症傷者須分秒必爭,醫護人員很多時各自「埋頭苦幹」,結果欠缺溝通影響醫療質素。北區醫院與香港麻醉科醫學院合作,去年中開辦仿真極高的臨床模擬訓練課程,利用一個價值150萬元、會流血及會喊痛的人體模型,模擬搶救車禍傷者等真實危機,訓練不同專科的醫護人員,藉此提高合作性。 記者:陳沛冰
醫管局新界西醫院聯網服務總監(質素及風險管理)鍾健禮表示,醫生的傳統訓練也是學習書本上醫學知識,對危機處理技巧、如何尋找協助或臨床合作等也缺乏適當訓練,尤其資歷較淺的年輕醫生,很多時只顧埋首「醫人」,很多醫療事故也是因醫護人員之間欠缺領導者,團隊之間缺乏協調,致令判斷出錯。
鍾健禮表示北區醫院設立全港首個臨床模擬訓練學院,當中包括兩個各值150萬元的高仿真度人體模型,這個假病人既會說話、又會呼吸,更會流血、有脈搏、有心跳、有血管及性格,並會根據電腦程式,對治療產生與真人一樣的生理反應,例如叫痛、流血不止等,若治療出錯便會「死亡」。
北區醫院麻醉及手術服務部部門主管曾煥彬表示,訓練會模擬不同真實場景,例如當有病人因車禍送入急症室,急症室醫生負責初步診斷及治療,再召喚外科醫生協助,急症室醫生會擔任領導者角色,負責分配工作。訓練過程會被錄影,醫護人員重看時從中學習,相信這類訓練可減少醫療事故。
各自救人易忽略程序
北區醫院06/07年度開辦三個先導課程,訓練27名醫生及護士,07/08年度再開辦五班,有45名醫生及護士參加訓練,有關課程已納入08/09年度新界西醫院聯網周年計劃,將開辦六班,預計可訓練54名醫生及護士。現時課程的對象主要是新界東及西聯網的醫護人員,日後或會擴展至其他聯網。
曾參與訓練的屯門醫院黃頌廷醫生表示,很多時病人出現突發急性症狀時,首數分鐘是救治病人的黃金時間,但醫生習慣各自為危急病人提供治療,容易疏忽一些基本的急救程序,參加訓練後,學懂在忙亂中也要與醫護團體及病人家屬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