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精神不涉政治」,是一句說得漂亮的口號,但奧運歷史卻充斥了政治。英國奧委會禁運動員批評中國,令北京奧運有可能成為1936年柏林奧運以來,最富政治爭議一屆。
英球員行納粹禮惹公憤
當年,希特拉存心利用柏林奧運粉飾德國納粹政權,鼓吹優生論,藍眼金髮的亞利安種族是全球最優秀族裔,但美國黑人田徑運動員歐文斯(JesseOwens)獨拿四金,狠狠擊破希魔的優生論。
1938年,在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英格蘭足球代表隊友賽德國前,在採取姑息政策的張伯倫政府督促下,行納粹敬禮被視為國恥。
回首國恥,英國保守黨資深政客梅勒(DavidMellor)認為,英國奧委會禁選手批評中國不民主和侵犯人權,就如當年足球隊做納粹敬禮一樣可恥。
歷屆奧運,其實不乏政治風波。南非因種族隔離,在1964至1988年被禁參加奧運;1980年莫斯科奧運,因蘇聯入侵阿富汗,遭國際社會杯葛;四年後,蘇聯和東歐多國大報復,杯葛洛杉磯奧運。
1968年墨西哥奧運,美國200米跑金牌得主史密斯(TommieSmith)和銅牌得主卡羅斯(JohnCarlos),高舉黑拳頭向黑人民權運動致敬,雙雙被美國奧委會逐出隊。奧運「不涉政治」,只准運動員為國增光,卻不容為本身社群發聲。
英國《星期日郵報》